[发明专利]增压空气冷却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3904.0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5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足立成人;成川裕;西村和真;藤井哲郎;荒平一也;山本弘行;石田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旭海运株式会社;常石造船株式会社;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2G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婷;刘林华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部 增压空气 供气线 冷却组件 工作介质 膨胀机 换热 壳体 流动 能量回收装置 动力回收机 冷却介质 冷却装置 冷却器 气化的 增压器 收容 发动机 回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压空气冷却组件,其包括:从增压器向发动机供给的增压空气流动的供气线;具有容许与在供气线中流动的增压空气换热的工作介质通过的第一冷却部、在第一冷却部气化的工作介质流入的膨胀机和回收膨胀机的动力的动力回收机的能量回收装置;具有容许与在供气线中流动的增压空气换热的冷却介质通过的第二冷却部的冷却装置;以及收容供气线、第一冷却部及第二冷却部的单一的壳体,其中,供气线、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及壳体构成冷却器。据此,能够使增压空气冷却组件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空气冷却组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冷却被供给至船舶等的发动机的增压空气的增压空气冷却组件。作为此种增压空气冷却组件的一例,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200181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包括连接发动机和增压器的吸气线、回收通过吸气线的增压空气的热能的排热回收装置以及冷却通过吸气线的增压空气的气体冷却器的组件。
在专利文献1中,排热回收装置具有加热工作介质的加热器、从加热器流出的工作介质流入的膨胀机以及连接于膨胀机的动力回收机。并且,该排热回收装置通过在加热器中使通过吸气线的增压空气与工作介质换热,从而冷却增压空气并使工作介质蒸发,通过使该蒸发的工作介质流入膨胀机,从而在动力回收机回收热能。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气体冷却器相对于排热回收装置的加热器位于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使通过设置在该气体冷却器内的吸气线的增压空气与冷却介质换热,从而进一步冷却该增压空气。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利用排热回收装置的加热器和气体冷却器来冷却增压空气,因此,即使在加热器及气体冷却器中的其中一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增压空气也被冷却。但是,由于加热器与气体冷却器独立设置,因此,需要较大地确保增压器与发动机之间的配置空间。因此,增压空气冷却组件整体有可能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增压空气冷却组件。
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增压空气冷却组件,包括:供气线,用于从增压器供给至发动机的增压空气流动;能量回收装置,具有:容许与在所述供气线中流动的所述增压空气换热的工作介质通过的第一冷却部;在所述第一冷却部气化的所述工作介质流入的膨胀机;和回收所述膨胀机的动力的动力回收机;冷却装置,具有容许与在所述供气线中流动的所述增压空气换热的冷却介质通过的第二冷却部;以及单一的壳体,收容所述供气线、所述第一冷却部及所述第二冷却部,其中,所述供气线、所述第一冷却部、所述第二冷却部及所述壳体构成冷却器。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增压空气冷却组件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空气冷却组件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空气冷却组件的冷却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空气冷却组件的工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空气冷却组件的冷却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空气冷却组件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但是,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参照的各图简略地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空气冷却组件X1所需的主要的构成要素。因此,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空气冷却组件X1也可具备本说明书参照的各图中未示出的任意的构成要素。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旭海运株式会社;常石造船株式会社;三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旭海运株式会社;常石造船株式会社;三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3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
- 下一篇:一种柴油机废气重整分层燃烧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