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2转化利用新方法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2350.4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5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韩江则;侯娟敏;尚会建;李昆杰;赵瑞红;许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64 | 分类号: | C10J3/64;C10J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18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游反应器 转化 固体燃料 固体半焦 能源化工 燃烧发电 合成气 化学品 半焦 气化 热解 合成 | ||
本发明涉及固体燃料能源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适用于CO2转化利用的新方法及工艺。本发明的CO2转化利用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煤作为原料,该原料首先在上游反应器内经过热解或部分气化,产生的固体半焦部分用于燃烧发电,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2与剩余部分半焦反应转化成为CO。生成的CO与上游反应器内产生的H2构成合成气成分用于化学品合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燃料能源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CO2转化利用新方法及工艺。
背景技术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消耗为生产力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带来资源枯竭的能源问题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面临的课题。
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气贫油的国家,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在煤气化的转化过程中,大约70%的碳生成CO2后排放到大气中。我国火电厂每年要排放数十亿吨的CO2,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商业方法实现CO2捕集封存,而人类每年排放的CO2已超过海水吸收和自然光合作用的能力,因此需要大量捕集和转化循环利用二氧化碳。
因此,在当今化工领域,采用高能效、低污染、经济可行的技术路线成为必然,能够配套CO2回收利用的工艺路线更将成为亮点,也是大型煤化工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CO2转化利用新方法及工艺。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CO2转化利用新方法及工艺,本发明以煤作为原料,该原料首先在上游反应器内经过热解或部分气化,产生的固体半焦部分用于燃烧发电,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2与剩余部分半焦反应转化成为CO,生成的CO与上游反应器内产生的H2构成合成气成分用于化学品合成。
进一步,上游反应器内主要发生的反应为热解或部分气化,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将反应原料中的氢提取出来,用于后续工艺。
进一步,该上游反应器内产生的固体半焦部分用于燃烧发电,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2与剩余部分半焦反应转化成为CO,以达到减少CO2排放的目的。
进一步,生成的CO与上游反应器内产生的H2构成合成气成分用于化学品合成,最终在减少CO2排放的同时实现产品的高值利用。
进一步,可在反应原料中加入一定量钙基矿物质或其他具有CO2捕获能力的物质。
进一步,工艺包括供料、反应器、固体收集和气体收集等部件。
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下游的CO2转化反应器可以是流化床、稀相输送床、移动床或其他形式的反应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CO2转化利用新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煤作为原料,该经粉碎的原料煤首先在上游反应器内经过热解或部分气化,获得含有大量化学品的焦油和富氢燃气。其中产生的固体半焦部分用于燃烧发电,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2与剩余部分半焦反应转化成为CO。生成的CO与上游反应器内产生的H2构成合成气成分用于化学品合成。该工艺将煤的热转化,燃烧发电及CO2减排等工艺综合起来,是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23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