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中药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98638.9 | 申请日: | 2018-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5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盛蕾;刘元月;胡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K45/06;A61P9/10;A61P25/24;A61K35/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 地址: | 21001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卒中后 抑郁 中药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柴胡15‑30份、香附10‑20份、当归10‑20份、生地10‑20份、桃仁10‑20份、红花10‑15份、枳壳10‑20份、陈皮10‑20份、赤芍10‑20份、白术10‑20份、甘草10‑15份、桔梗10‑20份、牛膝6‑20份、川芎10‑20份、水蛭4‑6份、三七10‑15份、茯苓15‑20份、石菖蒲15‑20份、胆南星12‑20份、贯叶金丝桃3‑6份、刺五加12‑20份、黄连3‑6份,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散结之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抗抑郁药物连用对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并缩短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卒中后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包括卒中后抑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影响神经功能康复,增加死亡率和自杀率。目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主要药物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新型抗抑郁药。尽管此类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但仍有约20~40%躯体症状如胃肠道副反应等没有得到缓解,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或中断治疗。同时此类西药存在起效延迟、增加脑出血、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风险,进一步限制了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成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中药组合物,与抗抑郁药连用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柴胡15-30份、香附10-20份、当归10-20份、生地10-20份、桃仁10-20份、红花10-15份、枳壳10-20份、陈皮10-20份、赤芍10-20份、白术10-20份、甘草10-15份、桔梗10-20份、牛膝6-20份、川芎10-20份、水蛭4-6份、三七10-15份、茯苓15-20份、石菖蒲15-20份、胆南星12-20份、贯叶金丝桃3-6份、刺五加12-20份、黄连3-6份。
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柴胡15份、香附15份、当归10份、生地15份、桃仁12份、红花12份、枳壳10份、陈皮10份、赤芍10份、白术10份、甘草12份、桔梗10份、牛膝15份、川芎15份、水蛭6份、三七10份、茯苓15份、石菖蒲15份、胆南星15份、贯叶金丝桃6份、刺五加15份、黄连6份。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多数情况下,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病因是“故邪痰瘀”。缺血性卒中乃脏腑功能失调,产生风、火、痰、瘀、虚,肝(风)阳暴张、风火相煽,虚风内旋,夹痰浊瘀血并走于上,致脑脉痹阻发为本病,中风日久,风、火渐熄,而痰瘀之邪始终胶固;卒中中老年人多发,“年过四旬,阴气自半”,肝肾阴精渐亏,阴虚阳亢,虚火灼津,津液膏脂聚为痰浊,血行涩滞,而致痰瘀阻络。卒中后抑郁是在中风基础上致病,即“因病而郁”,故从病理上分析PSD痰瘀阻滞已成。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疏理气机,是一身气机的枢纽,气机失畅乃因情志内伤而致,情志与肝关系密切。中风后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郁结难舒,即“因郁而病”,则肝气郁结又具。同时,肝失疏泄,气机失和,血行瘀滞,津停为痰;痰浊、瘀血痹阻脉络,气机升降失常,互为因果,进一步加重病势。因此认为“肝郁气滞、痰瘀阻络”为卒中抑郁共病的基本病机,以疏肝通瘀化痰法为卒中抑郁共病的治则治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未经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86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