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柔性传感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8005.8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4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显;凌伟;徐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12 | 分类号: | G01D5/12;G01D5/2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30035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传感器 传感层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柔性基底层 电学感应 物理量 制作 电信号形式 基底材料 颗粒粒径 微纳米级 可弯折 传导 测量 | ||
1.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柔性传感器件,包括:
柔性基底层;
传感层,形成于所述柔性基底层上;以及
MOFs膜,形成于所述传感层上,该MOFs膜中负载有MOFs颗粒,该MOFs颗粒粒径为微纳米级;
其中,所述MOFs膜能够对待测物理量产生光学或电学感应,该光学或电学感应能够通过所述传感层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传感器件,其中:
所述柔性基底层的厚度小于100μm;
所述传感层的厚度小于100μm;
所述MOFs膜的厚度小于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传感器件,其中,所述待测物理量包括待测物含量、光强和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传感器件,其中:
所述MOFs膜为光学感应膜,其负载有荧光MOF颗粒;
所述传感层内配置有:
光电探测器,用于探测MOFs膜产生的光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
若干电极,连接至光电探测器,用于接收电信号;以及
若干导线,分别连接至各个电极,用于将电信号输出;或者
所述MOFs膜为电学感应膜,其负载有导电MOF颗粒;
所述传感层内配置有:
若干电极,用于接收MOFs膜产生的电信号;以及
若干导线,分别连接至各个电极,用于将电信号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传感器件,其中:
所述MOFs膜为电学感应膜,其负载有Cu-MOF颗粒;
所述传感层内配置的若干电极为三电极结构,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
其中,所述MOFs膜形成于该工作电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柔性传感器件,其中:
所述电极的材料选自金、银、铜、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导电高分子材料;和/或
所述荧光MOF选自Zn3(TDPAT)-(H2O)3或Tb0.957Eu0.043cpda,所述导电MOF选自Ni3(HITP)2或Cu-CAT;和/或
所述柔性传感器件还包括绝缘层,形成于传感层上没有被MOFs膜覆盖的电极和导线区域,其中,该绝缘层厚度小于100μm,该绝缘层的材料选自聚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或BCB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传感器件,其中,所述柔性基底层的材料选自高分子薄膜材料,该高分子薄膜材料选自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二甲基硅氧烷。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传感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基底层上形成传感层;以及
在传感层上形成MOFs膜;
其中,在传感层上形成MOFs膜的步骤包括:
制备均匀的MOFs颗粒的成膜性溶液或悬浊液,该MOFs颗粒的粒径为微纳米级;以及
将该成膜性溶液或悬浊液涂抹于所述传感层,静置晾干,得到MOFs膜,该MOFs膜负载有微纳米粒径的MOFs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MOFs颗粒的成膜性溶液或悬浊液通过将MOFs颗粒分散于能够成膜的有机溶液中进行制备,所述有机溶液选自全氟磺酸溶液、明胶溶液或壳聚糖溶液;和/或
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传感层上形成绝缘层的步骤以及在所述MOFs膜上形成保护层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基底层为PET薄膜,所述传感层内配置有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导线,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为碳电极,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所述导线为Ag导线,所述MOFs膜负载有Cu-MOF颗粒;
所述在基底层上形成传感层的步骤包括:
制作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导线和绝缘层的丝网印刷网版;
利用导电银浆在基底层上分别印刷所述参比电极和导线,并加热固化;
利用导电碳浆在基底层上分别印刷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并加热固化;
利用FeCl3对所述参比电极进行氯化,得到Ag/AgCl参比电极。
所述在传感层上形成MOFs膜的步骤包括:
将Cu-MOF颗粒分散于有机溶液中,形成5%~25%质量浓度的成膜性溶液;
将该成膜性溶液滴涂于工作电极上,静置晾干,得到MOFs膜,该MOFs膜负载有微纳米粒径的Cu-MOF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80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海洋仪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薄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