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粗糙集理论与色相法的多波油气地震响应表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3231.7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8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年添;张凯;张栋;金兴;魏乾乾;付超;文博;李桂花;张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朱玉建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糙集理论 油气 地震响应 色相 地震 刻画 结合专家经验 油气藏预测 单一属性 地下介质 复合属性 构造信息 敏感属性 冗余信息 色彩空间 图像显示 岩石物理 油气储层 敏感 融合 单属性 多解性 映射 反演 横波 去除 岩性 纵波 响应 转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与色相法的多波油气地震响应表征方法,该方法利用粗糙集理论,结合专家经验优选出对地震储层响应敏感属性,去除冗余信息,以优选出的对地震储层敏感的属性为基础,综合纵横波对油气刻画的精度差异及岩石物理基础,形成三类对油气异常敏感的复合属性映射到色彩空间,进行RGB多属性融合,融合后的结果能够充分展现纵波和转换横波所蕴含的地下介质丰富的岩性与构造信息,克服了单一属性显示不足和单属性不能准确刻画油气储层边界精度的缺点,降低了反演结果的多解性,使图像显示的地震储层特征更加明显,提高了油气藏预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与色相法的多波油气地震响应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属性携带有丰富的储层地质信息,它是由地震数据导出的关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统计特征的度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储层预测。随着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震属性多达数百种。如何从众多的属性中优选优化出对油气异常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多属性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这些方法在油气储层预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地震属性与地下流体特征、岩性变化、储层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复杂,如何降低单一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带来的多解性,近年来,地震属性融合技术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已形成RGB属性融合、聚类分析地震属性融合、多元线性回归融合、模糊逻辑融合等方法,在储层物性、地质规律、沉积特征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RGB融合技术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遥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将基于颜色空间的RGB融合技术引入到地震反演解释领域,以解决单一属性带来的多解性与单属性色彩不能突出的地质异常等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大量研究。其中:
Balch于1971年将地震资料用彩色进行显示,提高了对地下地质异常的识别能力。Onstott于1984年将近、中、远炮检地震数据用RGB色彩融合显示,进行AVO特征分析。Stark于2006年将3种不重叠的光谱平均振幅赋予3种颜色,进行融合。GUO等于2006年、李艳芳等于2009年、丁峰等于2010年发展了一种基于PCA-RGB的属性融合方法,将地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三大主成分,将其作为RGB的三颜色进行融合。LIU和Marfurt于2007年提出一种自定义频谱范围,对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将获得的三种频段基于余弦函数变换进行RGB融合。陈俊等于2014年发展了一种基于RGB-HIS变换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目前,RGB融合技术在断层识别、河道检测、储层预测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与色相法的多波油气地震响应表征方法,以克服单一属性显示不足和单属性不能准确刻画油气储层边界精度的缺点,降低反演结果的多解性,使图像显示的地震储层特征更加明显,从而提高油气藏的预测精度。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粗糙集理论与色相法的多波油气地震响应表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从靶区目的层段的地震地质特征出发,对纵横波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属性提取,以生成各类纵、横波地震属性,然后进行去噪和标准化处理,为后续工作提供源数据;
s2.以井位处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性作为决策属性,对上步提取的地震属性,利用粗糙集理论及结合专家经验对各类纵、横波属性进行优选优化,去除冗余信息,从而提取出对地震储层响应敏感的几类纵、横波属性,为纵横波属性复合打下基础;
s3.综合纵横波对油气敏感度的差异与岩石物理基础,对优选出的几类敏感纵、横波属性复合构建成能够突出地质异常的三种新的复合属性;
s4.将三种新的复合属性通过一阶线性变换映射到RGB色彩空间,进行多属性融合,融合后的结果能够充分展现纵波和转换横波所蕴含的地下介质丰富的岩性与构造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3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