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1386.7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1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李得禄;纪永福;姜生秀;吴昊;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趋衡公益基金会;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中科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54 | 代理人: | 韩冰 |
地址: | 310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翅滨藜 接种 肉苁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西北干旱荒漠区,于春季定植四翅滨藜,造林苗木为2年生四翅滨藜;(2)四翅滨藜定植后及时灌水;定植初期,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连续灌3~5次;根据天气状况,7~10月灌水1次或者不灌,11月中旬灌水1次;第二年仅在4月份和11月份浇两次水;(3)四翅滨藜定植后第三年春季或秋季,将种子先放在烈日下暴晒8~10h以上,然后放在50℃的培养箱中处理1h,最后放在4℃的培养箱中处理30d;(4)采用立体接种法接种肉苁蓉,接种后立即进行灌水,2~3个月再灌水一次。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具有较高的接种成活率,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属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植被稀疏、类型单一。据统计,我国荒漠种子植物共有1704种,隶属82科484属,分别占全国同类植物科、属、种的24.34%、15.53%和6.31%。
尽管荒漠区植物种类稀少,数量有限,但是它们在促进干旱荒漠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干旱荒漠区成功开发利用获得经济效益的野生植物资源有甘草、麻黄、肉苁蓉、枸杞、黑果枸杞等。
由于人们长期依赖于自然资源,导致野生资源几乎枯竭,所以人们开始尝试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在西北干旱荒漠区,于春季定植四翅滨藜,造林苗木为2年生四翅滨藜实生苗,一边挖苗一边造林;
Step2:四翅滨藜定植后,及时进行灌水;定植初期,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连续灌3~5次;待四翅滨藜根系达到一定深度后,根据天气状况,7~10月灌水1次或者不灌,11月中旬灌冬水1次;第二年仅在4月份和11月份灌两次水;第三年即可接种肉苁蓉;
Step3:于春季或秋季接种肉苁蓉,将肉苁蓉种子先放在烈日下暴晒8~10h以上,然后放在50℃的培养箱中处理1h,最后放在4℃的培养箱中处理30d;
Step4:采用立体接种法接种肉苁蓉,接种后及时进行灌水一次,2~3个月再灌水一次。
前述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中,选择以沙质壤土为主的土地定植四翅滨藜。
前述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中,四翅滨藜的造林方式为开沟造林,具体方法如下:
在经过深翻的沙质壤土地上,将土地整平,然后在平地上开沟,沟宽40cm,深30cm,沟距150cm,在垄上挖定植坑,直径30cm,深40cm,株距150cm,将苗木放入定植坑,埋土至定值坑2/3高度时,将苗木往上拔一点,然后踩实,再将土填满踩实。
前述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中,四翅滨藜的造林方式为平地开坑造林,具体如下:
在经过深翻的沙质壤土地上,将土地整平,然后在平地上挖定植坑,直径30cm,深40cm,株行距150cm×150cm,将苗木放入定植坑,埋土至定值坑2/3高度时,将苗木往上拔一点,然后踩实,再将土填满踩实。
前述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2中,如果是春季4月底5月初接种肉苁蓉,则春水改到接种后灌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趋衡公益基金会;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未经浙江趋衡公益基金会;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13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杉和二月兰的立体种植方法
- 下一篇:低层建筑生态绿地结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