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5144.7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3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谢罗福;李景茂;史重越;李胜贤;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西江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侯莉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桂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回流 机构 | ||
1.一种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它包括横向设置的分支回油管、竖向设置的总回油管和位于总回油管下方的回油箱,所述分支回油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服务器机箱的回油口,另一端密封连接总回油管,总回油管的下端伸至所述回油箱并与其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还包括压力自动启闭阀门,所述总回油管的下端具有一膨大的集液腔,所述压力自动启闭阀门设置在集液腔内用于根据总回油管内积聚的回油重量自动开启或者闭合使回油向下流动或者截流,总回油管内积聚的回油致使压力自动阀门在其重力作用下开启,待卸下回油,压力自动启闭阀门闭合,此时所述分支回油管以及总回油管位于压力自动启闭阀门以上的管路内为真空状态,在虹吸作用下,服务器内积油回流至总回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回油管为数条,每条分支回油管密封连接于总回油管的管身上,所述总回油管的上端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器的回油口与分支回油管之间增设一虹吸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构件主要由竖向的锥形管和隔气板组成,所述锥形管的上管段自上而下呈渐缩状,下管段为直管段,其与分支回油管的管径相同,所述隔气板固定在锥形管的上端管口并覆盖住该管口,在所述隔气板上开设有多个与直管段相通的过流孔,各过流孔的总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直管段的管口面积,所述隔气板与服务器的回油口相连,而所述锥形管的下管段则与所述分支回油管对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是沿所述隔气板的同一圆周均匀设置的弧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的外孔沿与锥形管的上端内壁面上下相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气板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与回油口的密封结构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构件主要由隔气板、垫块、支撑板、外管、内管、隔管和封板组成,所述隔气板为一完整板体且位于支撑板的上方,在隔气板和支撑板之间沿圆周间隔设有数个垫块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间隙,在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流孔,所述外管竖向设置,其上端连接在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封板中心开孔,封板的外板沿圆周与外管的下端管口连接,在所述外管内设有短管状的隔管,所述隔管的上端连接在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且所述外管与隔管之间具有第一环形间隙,所述过流孔对应于该第一环形间隙并与之相通,所述内管竖向插装在封板的中心孔内,且所述内管的上端伸至隔管的下管口内并与其之间具有第二环形间隙,各过流孔的总面积大于或者等于内管的管口面积,所述支撑板与服务器的回油口相连,使得所述隔气板与回油口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冷却液流入的第三环形间隙,所述内管与所述分支回油管的管径相同并与之对接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是沿所述支撑板的同一圆周均匀设置的弧形孔,所述过流孔的内孔沿与隔管的外管壁上下相对齐,所述过流孔的外孔沿与外管的内管壁上下相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散热自吸式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沿径向向隔气板的外板沿之外延伸形成一连接边,所述连接边的外缘与回油口的密封结构相连,从而形成所述的第三环形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西江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西江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1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散热片
- 下一篇:一种电梯用电器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