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尿样中磷-32的快速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3235.7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1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彦;杨永刚;戴雄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T1/167 | 分类号: | G01T1/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周敏毅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尿样中磷 32 快速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放射性核素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尿样中磷‑32的快速分析方法。所述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或水溶液中先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色素和P‑32放射性标准物质,先后直接测量样品二重和三重计数后,计算样品的TDCR值和探测效率,并拟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曲线;(2)在未经过放射化学分离处理的尿样中加入HCl和H2O2进行加热处理;(3)加热处理结束后,在尿样中加入CH3COOH,冷却至室温后测量样品的二重和三重计数;(4)根据步骤(1)建立的关系曲线,通过步骤(3)得到的样品的TDCR值计算样品的探测效率,经过探测效率校正后得到样品中P‑32活度。利用本发明的分析方法,能够无需进行化学回收率的校正,就可快速、准确的进行尿样中磷‑32的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放射性核素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尿样中磷-32的快速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P-32是一种短寿命高能β核素(半衰期14.262天,Emax=1.709MeV),,属于人工放射性核素。由于磷能够以多种形态存在于生物组织内,决定了P-32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医学、放射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农业等多个领域。
磷-32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放射性核素之一。例如,磷[P-32]酸钠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胶体磷[P-32]酸铬注射液可用于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及用作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但使用含P-32注射液的患者出院前,需要监测其尿样中的P-32活度以防止可能的放射性污染。另外,从事与P-32相关的科学研究人员及放射药物生产人员长期接触P-32放射性物质,有可能面临P-32内照射污染的风险,也需要进行常规或突发性事故P-32内照射剂量评估。因此,尿样中P-32活度的生化分析是评估P-32内辐照剂量有效而且最为常用的一个途径。
目前,常用的尿样中P-32分析方法涉及放射化学分离(如磷酸钙共沉淀)、化学回收率校正、通过外部标准放射源校正探测效率(包括液闪探测效率校正和Cerenkov探测效率校正)三个部分(参见S Yoon.J.Radiol.Prot.2014,34,775-785),其基本分析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放射化学分离(如磷酸钙共沉淀)去除尿样基质并富集纯化P-32。然后进行液体闪烁计数(LSC)、契伦柯夫(Cerenkov)或气体正比计数器(GPC)计数测量。由于从复杂多变的尿样基质中分离P-32将或多或少带来P-32的损失,要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化学回收率的监测与校正十分必要。同时,LSC和Cerenkov测量样品中的化学残留物(包括酸、盐及有机质)也会产生化学淬灭和颜色淬灭,从而造成P-32探测效率的降低,故通常采用外部标准放射源校正探测效率。此外,GPC测量也需要测量样品沉淀量,以校正实际样品的探测效率。
其他稍作改变的尿样中P-32分析方法在放射化学分离(如磷酸钙共沉淀)后,采用正比计数器测量,但也需要进行化学回收率校正及使用外部标准放射源校正探测效率(G.H.Kramer,Can.J.Chem.1984,62,2344-2345)。
以上这些尿样中P-32分析方法虽然可满足常规P-32分析需求,但样品的化学回收率校正和P-32探测效率校正较为复杂耗时,故应用于快速筛查和快速评估应急事故下的尿样中P-32时不能满足时效要求。而应急事故尿样分析方法的侧重点是分析速度,要求人员尿样采集后,经过简单化学预处理就可直接测量,尽可能避免校正化学回收率和通过外部放射源校正探测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未经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32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