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HCl气体吸收循环零排放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1567.1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9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汤晓华;堵晓平;堵耀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帕特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 |
代理公司: | 32326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缪友建 |
地址: | 2144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 吸收液 吸收循环 零排放 吸收率 高分子聚合物溶液 高盐基度 吸收液池 送入 碱液吸收装置 含铝还原剂 还原装置 碱液吸收 商品出售 设备改造 水处理剂 循环喷淋 还原釜 新设备 循环泵 碱液 尾气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HCl气体吸收循环零排放的处理方法,通过高盐基度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与尾气中的HCl反应;反应后的溶液通过还原循环泵将吸收液池中的吸收液送入装有含铝还原剂的还原釜中进行还原,还原成pH值大于3高盐基度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将还原好的吸收液送入吸收液池中进行循环喷淋吸收。本发明实施简便,可利用原企业的碱液吸收装置,不需添置过多新设备,只需增添很小的吸收液还原装置,即可实现HCl气体吸收循环零排放的设备改造。本发明所用吸收液比相同浓度的碱液吸收HCl气体,其吸收率高出碱液吸收率的1.5倍;同时本方案中的吸收液可以在简单的工艺中实现还原,还原不产生三废;还原后多得的产品为实用性水处理剂作为商品出售,附加值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HCl尾气的吸收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实现HCl气体吸收循环零排放的处理方法,属于环保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化工品生产领域盐酸是最大的副产品,也是让大多数企业为尾气排放头疼的事,能产生HCl气体的化工品生产归纳如下:
⑴有机化工通氯反应的都会产生大量HCl气体,一般企业采用冷却循环吸收制造副产品盐酸,含量为33%以下,尾气采用碱液吸收,产生盐水最终排放污水,没有实现零排放,也没有循环经济利用剩余的HCl气体。
⑵用盐酸作原料的有机、无机化工品生产领域,众所周知,盐酸是易挥发性液体,常温下HCl气体也会挥发,与空气中的水再结合形成酸雾。特别在加热时挥发量非常惊人。而用盐酸作原料的生产工艺大多数需要加热,很多企业都是采用水喷淋吸收来处理带有大量HCl气体的尾气,第二级采用碱液吸收,最后以盐水排放;而第一级吸收的酸水也是无利用价值,企业往往用低廉的废碱,或石灰,石灰石等中和一下排放废水。
⑶用盐酸作清洗除锈的金加工企业和矿山提炼,如铝合金制品、铝箔制品,贵金属提炼,标准件制造等等,这些企业往往都不加处理任意无组织排放,今后一定也会改善的。
⑷在干燥行业,干燥带有或高温下易分解出HCl气体的物料时排放出的尾气,这种尾气往往带有大量的水气和很少量的HCl气体,一般企业也就采用水喷淋吸收,中和废水排放,但目前环保要求非常严格,单一靠水喷淋吸收是远远不能达标的,如果用碱液吸收成本往往会大于产品本身的利润,企业是承受不起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实现HCl气体吸收循环零排放的处理方法,解决了目前化工行业对HCl尾气处理的问题,实现零排放的HCl尾气吸收体系;不但能与碱液一样彻底吸收HCl气体,而且能够让吸收液零排放复原,循环利用,产出高价值的副产品。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HCl气体吸收循环零排放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在吸收液池中注入高盐基度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保持高盐基度高分子聚合物溶液pH值大于3;
⑵启动与吸收液池相连的喷淋循环泵,将吸收液池中的吸收液送至吸收塔的喷淋头进行喷淋;
⑶含HCl尾气由吸收塔底部通入,与喷淋吸收液呈逆流状态在吸收塔的填料中吸收反应;
⑷高盐基度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与含HCl尾气接触反应后,生成低盐基度高分子聚合物;
⑸当吸收液池中的溶液pH值小于2,通过还原循环泵将吸收液池中的吸收液送入装有含铝还原剂的还原釜中进行还原,还原成pH值大于3高盐基度高分子聚合物溶液;
⑹将还原好的吸收液送入吸收液池中进行循环喷淋吸收。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实现HCl气体吸收循环零排放的处理方法,所述高盐基度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为盐基度大于70%的氯化羟铝或聚合氯化铝。
前述的实现HCl气体吸收循环零排放的处理方法,所述含铝还原剂为金属铝或铝酸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帕特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帕特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1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