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在线电流控制诊断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7803.2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3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寇伟;唐晔钧;李才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31282 | 代理人: | 潘一诺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电机 在线 电流 控制 诊断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在线电流控制诊断电路,包含MOS管M1、MOS管M3、电阻R1、电阻R2和分流器采样电阻,所述MOS管M1的源极连接MOS管M2的漏极、电阻R1和电机M,MOS管M2的源极连接MOS管M4的源极、MCU的AD模块ADC2和分流器采样电阻,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1和MCU的AD模块ADC3,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并接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一个采样电阻,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2、对运放共模输入电压无特殊要求,运放的选择余地更大,成本更低;3、当电机正向/反向转动时,能够实时获得电机的相电流;4、AD模块直接采集经过采样电阻的电流值,用于与运放放大后的电压值相互校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器,具体是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在线电流控制诊断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方案一,通过在有刷电机两个PHASE上分别串联采样电阻的方法,来检测通过电机的电流。当电机正转和反转时,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流通过两个采样电阻,经过运放放大后,输入至MCU的AD模块,得到通过电机PHASE的两个电流值,并进行相互校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通过运放输出的电压值大于或者小于OFFSET来判断电机的运动方向(电流的方向)。此方法要求运放具有很高的共模电压输入范围,只有少数的公司有该类运放产品价格较贵。
现有技术方案二如图1所示,通过在有刷电机一个PHASE上串联采样电阻的方法,来检测通过电机的电流。当电机正转和反转时,通过采样电阻的电流方向不同,运放输出的电压在大于或者小于OFFSET电压。此方法要求运放具有很高的共模电压输入范围,只有少数的公司有该类运放产品价格较贵;无法电流相互校验。
现有技术方案三如图2所示,在半桥低端MOS管S级串联分别串联采样电阻,当电机按照某一方向转动时,电流经过采样电阻,经过运放放大后输入至MCU的AD模块。由于电机由PWM控制,由于电路控制器的需要低边两个MOS管需要同时打开续流,此时经过采样电阻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来校验电流。此方法在电机在正转/反转时,电流只经过一个采样电阻,只有在续流时才能进行电流的相互校验。
现有技术方案三如图3所示,在H桥的低边S极接一个采样电阻,当有电机转动时,电流经过采样电阻,经过运放放大后进入MCU的AD模块。此方法无法识别电机的运动方向,并且无法对电流进行校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在线电流控制诊断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在线电流控制诊断电路,包含MOS管M1、MOS管 M3、电阻R1、电阻R2和分流器采样电阻,所述MOS管M1的源极连接 MOS管M2的漏极、电阻R1和电机M,MOS管M2的源极连接MOS管 M4的源极、MCU的AD模块ADC2和分流器采样电阻,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1和MCU的AD模块ADC3,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并接地,MOS管M3的源极连接MOS管M4的漏极、电阻 R3 和电机M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容C2和MCU的 AD模块ADC4,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并接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机M为有刷直流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运算放大器U1,运算放大器U1 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在分流器采样电阻的两端,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MCU的AD模块ADC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一个采样电阻,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
2、对运放共模输入电压无特殊要求,运放的选择余地更大,成本更低;
3、当电机正向/反向转动时,能够实时获得电机的相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7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