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混凝土抗压强度扩压法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7497.2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1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程彦;程杰;严远飞;左丽梅;柴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彦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弧形凹槽 旗形 施力装置 检测仪 外侧面 侧壁 扩压 读取 背靠背设置 连接支座 球形支座 圆柱压头 转换公式 面连接 垫板 脚顶 推定 施加 检测 | ||
一种既有混凝土抗压强度扩压法检测仪,包括两背靠背设置于混凝土弧形凹槽内的旗形扩脚,所述旗形扩脚一侧底部外侧面固定连接圆柱压头,对侧底部外侧面通过球形支座连接支座垫板,所述旗形扩脚顶面连接有施力装置。本发明通过割制混凝土弧形凹槽,再通过施力装置与旗形扩脚施加扩压力于混凝土弧形凹槽侧壁上,直至混凝土弧形凹槽侧壁破坏,读取最大扩压力值,并根据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扩压力值之间建立的转换公式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检测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混凝土抗压强度扩压法检测仪。
背景技术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构件乃至整个工程质量安全。因此,对既有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既有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常用方法有多种,分别如下:
(1)剪压法。利用混凝土剪压仪,对混凝土构件的直角边表面施加垂直于承压面的压力,使得混凝土构件的直角边产生局部剪压破坏,并根据此时的剪压力来推定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该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由于混凝土构件的直角边经常存在少浆、不密实现象,使测得的抗压强度小于实际抗压强度,难以达到准确检测,影响检测精确度;对于钢筋密集部位(如柱中部)的混凝土无法检测,影响检测实用性。(2)钻芯法。在混凝土构件上钻取混凝土试件,并加工成标准芯样,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其抗压强度检测。该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由于制取的标准芯样尺寸ø100×100㎜,对于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钢筋净距≤100㎜)无法检测,影响检测实用性。(3)回弹法。依据混凝土构件表面硬度和强度的关系,推定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该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通过表面硬度和强度的关系,所推导的抗压强度精度较低,一般用于普查,且对混凝土构件表面条件要求较高,难以准确地反映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检测精确度;不适用龄期超过1000天的混凝土,影响检测实用性。(4)超声回弹综合法。依据混凝土构件表面的硬度和混凝土构件内的超声波波速,来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该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测试操作流程较为繁琐,并对现场测试条件有较多限制和要求,所受测试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易产生多种测试偏差,影响检测精确度;不适用龄期超过2000天的混凝土,影响检测实用性。(5)拔出法。依据混凝土构件表层30mm的范围内,混凝土构件破坏时的拨出力来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该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检测过程需要进行复杂的钻孔和磨槽工序,影响检测精确度。(6)拉脱法。在已硬化的混凝土构件上,钻制试件44㎜、深度44㎜芯样试件,用具有自动夹紧试件的装置进行拉脱试验,根据芯样试件的拉脱强度值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该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计算拉脱试件应力时需测量靠近试件断裂处相互垂直位置的直径尺寸,由于试件直径较小,准确测量较为困难,影响检测精确度。
综上所述,以上检测方法存在无法准确有效检测龄期超过2000天的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问题,故需要进行设计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用性强、检测准确、设计合理的既有混凝土抗压强度扩压法检测仪。该检测仪能够解决现有既有混凝土抗压强度各种检测方法存在的、无法准确有效检测龄期超过2000天的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既有混凝土抗压强度扩压法检测仪,包括两背靠背设置于混凝土弧形凹槽内的旗形扩脚,所述旗形扩脚一侧底部外侧面固定连接圆柱压头,对侧底部外侧面通过球形支座连接支座垫板,所述旗形扩脚顶面连接有施力装置。本发明通过割制混凝土弧形凹槽,再通过施力装置与旗形扩脚施加扩压力于混凝土弧形凹槽侧壁上,直至混凝土弧形凹槽侧壁破坏,读取最大扩压力值,并根据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扩压力值之间建立的转换公式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实用性强、检测准确。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弧形凹槽,其在侧面上的投影是弓形,在表面投影为矩形,在端面投影为矩形。
进一步,所述旗形扩脚为钢制,包括下部的长方体和上部的梯形体。所述长方体的上表面与梯形体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梯形体在侧面上的投影是矩形,在端面上的投影是上宽下窄的直角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彦,未经程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7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