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抗老电缆外壳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7145.0 | 申请日: | 2018-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9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曾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会市启德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61/06;C08L95/00;C08L27/24;C08L57/02;C08L91/00;C08L23/30;C08L5/08;C08K13/06;C08K3/36;C08K3/04;C08K5/13;C08K3/2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526200 广东省肇庆市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聚氯乙烯 环氧大豆油 新能源汽车 活性炭 电缆外壳 二氧化硅 酚醛树脂 改性陶瓷 甲基苯酚 聚碳酸酯 抗老化剂 环己酮 叔丁基 沥青 纤维 重量份数 改性剂 拉伸 延展 |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抗老电缆外壳,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聚碳酸酯20‑30份,改性陶瓷纤维8‑15份,酚醛树脂10‑15份,6‑叔丁基‑3‑甲基苯酚5‑10份,二氧化硅4‑8份,环氧大豆油7‑15份,环己酮8‑12份,沥青3‑6份,氯化聚氯乙烯2‑4份,C5加氢石油树脂5‑10份,活性炭1‑3份,抗老化剂4‑6份。本发明采用聚碳酸酯、改性陶瓷纤维、酚醛树脂,并添加了6‑叔丁基‑3‑甲基苯酚、二氧化硅、环氧大豆油、环己酮、沥青、氯化聚氯乙烯、C5加氢石油树脂、活性炭、抗老化剂作为改性剂,韧性更强,拉伸延展程度更高,抗老性能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抗老电缆外壳。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由于新能源汽车用的电缆外壳暴露在汽车车厢内部,在潮湿、高低温环境中使用,受到电场、热场、机械应力、化学腐蚀以及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时,电缆的外壳会发生老化,电缆外壳的老化会造成电缆的损坏,非常容易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抗老电缆外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抗老电缆外壳,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聚碳酸酯20-30份,改性陶瓷纤维8-15份,酚醛树脂10-15份,6-叔丁基-3-甲基苯酚5-10份,二氧化硅4-8份,环氧大豆油7-15份,环己酮8-12份,沥青3-6份,氯化聚氯乙烯2-4份,C5加氢石油树脂5-10份,活性炭1-3份,抗老化剂4-6份。
上述新能源汽车的抗老电缆外壳,优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聚碳酸酯25份,改性陶瓷纤维13份,酚醛树脂12份,6-叔丁基-3-甲基苯酚8份,二氧化硅6份,环氧大豆油11份,环己酮10份,沥青5份,氯化聚氯乙烯3份,C5加氢石油树脂7份,活性炭2份,抗老化剂5份。
所述抗老化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聚氧化乙烯4-8份,纳米氧化锌1-2份、壳聚糖0.5-0.8份,纳米碳酸钙2-3份,石棉绒1-3份、抗坏血棕榈酸酯3-5份。
所述抗老化剂优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聚氧化乙烯6份,纳米氧化锌2份、壳聚糖0.6份,纳米碳酸钙2.5份,石棉绒2份、抗坏血棕榈酸酯4份。
所述改性陶瓷纤维是由陶瓷纤维经醇酸树脂改性而成,其改性方法为:向陶瓷纤维中加入松香和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5min,再加入醇酸树脂、纳米二氧化硅和交联聚维酮,混合均匀继续微波处理5min,并转入5-10℃环境中密封静置30min,再次微波处理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用5-10℃水水洗两次,最后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纤维碎机制成纤维,即得改性陶瓷纤维。
所述陶瓷纤维、松香、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醇酸树脂、纳米二氧化硅和交联聚维酮的质量用量比为10-15:0.5-1:0.3-0.5:3-5:1-3:0.5-1。
所述微波处理器的工作条件为微波频率2250MHz、输出功率800W。
上述新能源汽车的抗老电缆外壳的制备方法如下:
a、将聚碳酸酯、酚醛树脂、6-叔丁基-3-甲基苯酚、沥青混合,加热至熔融状态,进行搅拌反应,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会市启德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四会市启德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7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