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4070.0 | 申请日: | 201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6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马骞;陈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K47/34;A61K33/42;A61P1/02;A61K31/728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活性 玻璃 复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复合膜为薄片状可降解复合材料,由生物活性玻璃粉以透明质酸及多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为载体成膜制成;具体包括步骤:1)聚乳酸‑羟基乙酸端位活化;2)透明质酸的末端胺化合成;3)透明质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体的合成;4)透明质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凝胶分散体的制备;5)透明质酸‑聚乳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的制备。该复合膜缓慢释放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达到长效抗炎,不产生耐药性,促牙周组织生长,封闭牙本质小管,减轻牙周手术后牙本质敏感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口腔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牙周炎是人类口腔两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成年人失牙的首位原因。牙菌斑生物膜的细菌及其产物是引发牙周炎必要的始动因子。如何抑制菌斑形成和清除菌斑是控制牙周炎的重要议题。牙周炎的常规治疗以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外加牙周袋内局部给药为主,疗效确定,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表明刮治常使牙齿敏感的程度及数目增加,主要是由于:(1)刮除了部分牙骨质,有学者研究发现根面平整可以去除掉20~50μm的牙骨质,使牙本质小管暴露于外界刺激;(2)牙龈炎症消退后出现一定程度的退缩,进而暴露更多的根面。
有数据统计牙周手术后的病患中约有84%的患者深受牙本质敏感的影响,现有的治疗牙本质敏感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通过直接的神经干扰来化学抑制或改变神经冲动来降低敏感性,如硝酸钾、氯化钾;第二类、通过机械的封闭牙本质小管来降低牙本质通透性并阻止小管液的流动,如酚醛类脱敏剂、氟化物脱敏剂、含锶脱敏剂、CPP-ACP、激光熔融法。但是氟化物和组合试剂所形成矿化物粒径较大,且晶体间发生有效结合的能力较差,形成的矿化物易脱落;戊二醛脱敏剂有腐蚀刺;激光仪器复杂,参数调节不当易损伤牙髓,尚未能广泛普及;硝酸钾类脱敏剂通过干扰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传导,并不能根治敏感。另外牙周袋内局部应用的药物目前临床上以抗生素类为主,尽管对器械难以到达的部位以及炎症较重部位有良好疗效,但存在着诱导袋内耐药菌株产生的可能,不能长期使用,并且药物易从袋内流出,保留时间短,作用有限。国内应用的非抗生素类药物主要为含漱液,不能进入牙周袋内,对慢性牙周炎疗效有限。透明质酸凝胶生物制剂,也可用来辅助治疗牙周炎和牙龈炎,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炎症,但售价较高,且同样存在流动性,不易在牙周袋内存留。
生物活性玻璃(45S5BGs)是一种能实现特定生物、生理功能的活性玻璃,由无机氧化物单体组成,化学结构为CaO-Na2O-P2O5-SiO2,钙磷比为1.67,和人牙、骨骼中钙磷比一致。其遇水迅速形成碱性环境,处于口腔环境时pH值大于8,有利于钙磷沉积,前期研究发现纳米级的BGs在体液环境下既可以直接封闭牙本质小管,也可以在体液中诱导磷酸钙形成,因此可以作为理想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材料,用来防治牙本质敏感。
且由于BGs通过释放钠离子提高局部环境pH至8-8.5,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口腔龈上、龈下常见菌群有明显杀菌效果,并且其杀菌作用不同于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特点是不会产生耐药性。另外BGs溶解形成表面带负电荷的Si-OH,与不同种类蛋白质结合形成高密度蛋白吸附,硅溶胶层和在其表面形成的碳酸羟基酯磷灰石(HCA)层具有高比表面积,适合吸附大量生物分子,促进吸附更多的生物分子(生长因子、胶原蛋白等),因此其又具有生物活性这一特征。生物活性玻璃和水结合后牢固、可以稳定附着在牙齿或牙周膜表面,可很好的与软组织结合,并可促进创面的愈合。
前期研究也发现BGs对口腔常见菌群特别是龈下常见菌斑(血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性,同时还可促进牙本质表面再矿化,减少牙周手术后出现的牙本质敏感、缓解牙龈出血现象。对牙周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阔的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4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