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楼宇雨水收集循环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0489.9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6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一帆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B11/00;E03B1/04;C02F9/02;C02F1/52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牟晓丹 |
地址: | 26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宇 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装置 雨水蓄水池 循环利用装置 地下车库 节能环保 旱季 城市用水 马桶冲洗 循环利用 雨水处理 出水端 导水管 进水端 墙体 洗车 冲洗 雨水 灌溉 水资源 缓解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宇雨水收集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楼宇、雨水收集装置、地下车库、第一雨水蓄水池和第二雨水蓄水池,所述楼宇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的出水端通过安装在楼宇墙体内的导水管与楼宇底部地下车库内第一雨水蓄水池的进水端连接;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节能环保,实现楼宇雨水收集利用,节能环保、有效利用水资源,保证雨水对马桶冲洗和车辆冲洗的质量,通过对洗车后的雨水处理再用于灌溉,实现雨水收集的循环利用,有效提高雨水收集的利用效率,降低旱季城市用水压力,缓解旱季用水紧张的局面,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楼宇雨水收集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水源,具有无偿使用性,污染度轻等特点,将雨水资源有序利用可实现节水、水资源保护及涵养、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减少水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目标,日常杂用的水60%都可以考虑使用雨水来解决。但现有的雨季充沛的雨水直接排放,造成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以及我国降水季节性明显且集中,旱季、雨季分明,旱季易造成城市植被、土壤中水分短缺,需要对其进行人工灌溉补给,且随着车辆的普及,车辆清洗用水增加,加重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楼宇雨水收集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雨季充沛的雨水直接排放,造成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以及我国降水季节性明显且集中,旱季、雨季分明,旱季易造成城市植被、土壤中水分短缺,需要对其进行人工灌溉补给,且随着车辆的普及,车辆清洗用水增加,加重城市用水紧张局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楼宇雨水收集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楼宇、雨水收集装置、地下车库、第一雨水蓄水池和第二雨水蓄水池,所述楼宇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的出水端通过安装在楼宇墙体内的导水管与楼宇底部地下车库内第一雨水蓄水池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雨水蓄水池的出水端通过输水管与喷淋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输水管上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喷淋管固定安装在地下车库的库顶上,所述喷淋管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淋喷头,所述喷淋喷头底部的地下车库上设置有污水收集凹槽,所述污水收集凹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输出端通过排污管与第二雨水蓄水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雨水蓄水池的出水端通过输水管与小区绿化灌溉网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顶部相对两侧固定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透水过滤板,所述透水过滤板底部固定安装有雨水滤芯,所述雨水滤芯的底部通过支撑柱与雨水收集池固定安装,所述雨水滤芯两侧的雨水收集池内均安装有中空球状氧化铜吸附过滤层和活性炭吸附过滤层,所述中空球状氧化铜吸附过滤层靠近雨水滤芯设置,所述活性炭吸附过滤层一侧的雨水收集池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导水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雨水收集池一侧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与马桶水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排污口通过排污管与絮凝器连接,所述絮凝器的输出端通过排污管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的输出端通过排污管与过滤器连接,所述过滤器的输出端通过排污管与第二雨水蓄水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雨水蓄水池安装在地下。
作为优选,所述雨水滤芯与透水过滤板之间可拆卸安装,所述透水过滤板与导流板之间可拆卸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雨水蓄水池和第二雨水蓄水池内均安装有液位报警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一帆,未经王一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04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