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多次冲管的留置针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8567.3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8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权;谢世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权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6 | 代理人: | 刘润愚 |
地址: | 524043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留置针 软管 冲管 留置针座 止液夹 有效防止血液 可单手操作 操作过程 留置导管 进液口 血栓 侧壁 封管 负压 管内 管腔 留置 套筒 针体 变形 挤压 堵塞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多次冲管的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4)、留置针座(4)侧壁上的进液口(5)和延长软管(3),还包括具有管腔的套筒(2)和可对延长软管(3)形成夹止作用的止液夹(1)。该留置针可单手操作,使用方便简单,操作过程中管内不会产生负压,可有效防止血液倒流,同时能够避免止液夹与针体之间的延长软管受挤压或变形。本发明的留置针能有效防止留置导管内形成血栓和堵塞,且便于留置期间的冲管和二次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输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多次冲管的留置针,该留置针具有特定结构的止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留置针组件中,其上的延长软管外套接有片状止流夹,以作为止流装置。止流夹中间开有楔形槽缝,使用时,两手分别轻捏止流夹两侧的延长软管,用拇指推进止流夹,延长软管卡入楔形槽缝,实现止流。进行止流操作时,延长软管受到手指捏压发生形变,管内液体被挤出进入血管,手指松开后延长软管依靠自身弹性恢复原状,管腔空间增大而产生负压,该负压导致血管中血液倒吸入导管中,凝固后会造成留置导管头部被堵,从而无法进行下一次输液,失去了留置针长期留置的目的。
中国专利CN 204582121 U公开了一种夹套式止流装置,包括止流弹性夹片,弹性夹片上设置有过管孔以及楔形槽缝,楔形槽缝开口端起始于过管孔一侧,并沿着止流夹长度方向以槽缝减小的楔形方式向另一端延伸,其组成要点在于:还包括一种推动外套,推动外套具有内腔以及贯穿的过管孔,此过管孔与止流弹性夹片的过管孔对应设置,弹性夹片套设在此推动外套内腔中,两个过管孔对齐后,待止流的流通软管可穿过此过管孔。该止流装置同样存在不足,表现在:推动外套结构复杂、成本高,特别是弹性夹片以间隙配合方式与推动外套结合,使弹性夹片过管孔与推动外套内腔的配合精度要求高;推动外套及止液夹与留置针体之间存在有一段延长软管,该延长软管的弯曲或挤压会影响到留置针内的压力变化,易形成血栓和堵塞。
静脉留置针在留置期间,血液渗入留置导管内时间一长就会形成血栓和堵塞,所以国内外相关的操作规程中都规定6-8小时后要进行一次冲管,以防止血栓形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及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多次冲管的留置针。该留置针可单手操作,使用方便简单,操作过程中管内不会产生负压,能有效防止血液倒流,避免留置导管内形成血栓和堵塞,且便于留置期间的冲管和二次封管。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多次冲管的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4)、留置针座(4)侧壁上的进液口(5)和延长软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管腔的套筒(2)和可对延长软管(3)形成夹止作用的止液夹(1);延长软管(3)穿过套筒(2)的管腔与进液口(5)相连接;套筒(2)上设有凹槽(21),凹槽位置的延长软管完全展露在外;止液夹(1)上设有开口槽(11)和楔形槽缝(12),并经由开口槽(11)嵌入套筒(2)的凹槽位置;止液夹(1)可在套筒(2)轴的垂直平面上沿着套筒(2)的凹槽(21)滑动,以使套筒凹槽部分及展露于该位置的延长软管进入楔形槽缝(12),实现对延长软管(3)的止流。
本发明的留置针中,套筒(2)和止液夹(1)构成配套的止流装置,该止流装置体积小,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单手操作。输液结束,进行止流操作时,只需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止液夹(1)的两端,轻轻用力使其沿着套筒(2)的凹槽(21)滑动,套筒凹槽部分及展露于该位置的延长软管逐渐进入楔形槽缝(12),延长软管(3)受到来自楔形槽缝(12)的挤压,随挤压逐渐变扁,直至完全变扁成止流状态。在此过程中,具有平整槽面的楔形槽缝(12)对延长软管(3)施加持续的正压,延长软管(3)始终保持平整笔直,不会产生畸变、缝隙,管内不产生负压,可有效避免血液回流。
经由上述止流操作后,套筒凹槽部分及展露于该位置的延长软管抵达楔形槽缝(12)的尾端,延长软管(3)在楔形槽缝(12)的夹持下呈止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权,未经陈伟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8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