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炭基育秧基质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5550.2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7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苏仕德;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县万源生态种养殖家庭农场 |
主分类号: | A01G24/27 | 分类号: | A01G24/27;A01G24/10;A01G24/12;A01G24/17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育秧基质 生物炭 炭基 秧苗 制备 硅藻 无机复合肥 稻壳 水稻 甘蔗秸秆 工艺改进 可吸收性 原料配比 存活率 保水性 豆荚壳 干物质 累积性 渗透性 饼肥 尾矿 稻草 整齐 培育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稻炭基育秧基质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百分含量组分:饼肥5‑12%、无机复合肥0.2‑1%、硅藻泥5‑15%、尾矿5‑8%、生物炭余量,所述生物炭采用稻壳、稻草、甘蔗秸秆、豆荚壳为原料,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原料配比和工艺改进,有效改善了育秧基质的保水性、渗透性,营养成分含量高,可吸收性好,干物质累积性强,大大提高了秧苗的存活率和生长率,秧苗健壮整齐、盘根性好,综合培育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炭基育秧基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在生产上,每年产生大量的水稻秸秆,一部分用作还田,大部分是焚烧,严重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目前,直接利用水稻秸秆制作育秧基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传统的水稻育秧基质一般以草炭为主,配以珍珠岩及蛭石等,搅拌加工而成。草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价格逐年升高,国家也正在加强对草炭开采的监管力度。生物炭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型土壤改良材料,是由生物质如农作物废弃物等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富碳产物,具有特殊的理化特性,在农业、环境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生物炭施入土壤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对水稻的圣战发育有着积极作用。将水稻秸秆制作成生物炭以及通过秸秆发酵等方式制作成育秧基质,有利于水稻秸秆的再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稻炭基育秧基质及制备方法,通过合理的原料配比和工艺改进,有效改善了育秧基质的保水性、渗透性,营养成分含量高,可吸收性好,干物质累积性强,大大提高了秧苗的存活率和生长率,秧苗健壮整齐、盘根性好,综合培育质量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炭基育秧基质,包括以下百分含量组分:饼肥5-12%、无机复合肥0.2-1%、硅藻泥5-15%、尾矿5-8%、生物炭余量,所述生物炭采用稻壳、稻草、甘蔗秸秆、豆荚壳为原料,所述生物炭制备方法为:先将稻草、甘蔗秸秆曝晒5-7天,然后一起冷冻破碎至粒径2-3mm,备用;将豆荚壳切碎后与稻壳一起加水浸泡2-3h,捞出沥水,然后在温度20-25℃、湿度大于75%的条件下堆放2-3天,期间每10h喷洒一次石灰水并翻动一次,然后60℃恒温干燥,粉碎至粒径2-3mm;将稻草、甘蔗秸秆、稻壳、豆荚壳粉碎后的物料共混,送入炭化炉中阶段升温炭化,破碎成颗粒状,即得生物炭。
优选的,所述饼肥包括质量比1:1-3的豆饼和棉籽饼,饼肥粉碎过80-100目筛。
优选的,所述无机复合肥中氮、磷、钾含量分别为8-11wt%、6-8wt%、7-10wt%,镁+锌+硼≤0.7%。
优选的,所述尾矿包括铁尾矿、萤石尾矿、长石尾矿,三者质量比为3:1:0-1。
优选的,所述生物炭中稻壳、稻草、甘蔗秸秆、豆荚壳四者质量比为4-5:5-15:5-10:2-5。
优选的,所述石灰水浓度为0.1-0.12wt%,石灰水喷洒量为稻壳、豆荚壳两者总质量的40-50%/次。
优选的,所述炭化炉阶段升温具体为先在400℃加热保温1h,然后升温至500℃,保温炭化1h,再升温至550℃保温炭化1h,依次以50℃的温度梯度升温保温至700℃,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即得炭化产物。
优选的,水稻炭基育秧基质制备方法如下:将尾矿粉碎过100-120目筛,加入硅藻泥内,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将饼肥、无机复合肥和生物炭加入其中,400-800rpm搅拌30min,然后再200-250rpm搅拌0.5-2h即得水稻炭基育秧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县万源生态种养殖家庭农场,未经和县万源生态种养殖家庭农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55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剑刺柏扦插用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虹吸式水利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