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频安全接入路径的视频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0482.0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7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信和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刘乾帮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频 安全 接入 路径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频安全接入路径的视频监控系统,涉及监控网络领域,包括若干供信息接入或输出的端口,各端口通过开放/闭合网络形成通讯路径;端口中包含一服务器端口、若干监控数据输入端口,以及若干其他设备端口;其中,在服务器端口与开放/闭合网络之间设置关口模块A,在开放/闭合网络与监控数据输入端口之间设置关口模块B;通过由关口模块A至关口模块B对信息的单向比对/校验/审核的处理形成服务器端口与监控数据输入端口之间的有效信息传输路径。本发明采用单向比对/校验/审核,实现网络信息传输的有效、无效路径的分类以及单向传输锁定,实现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网络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网络领域,特别涉及基于视频安全接入路径的视频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监控网络的普及,各类设备如服务器、监控器等设备相互通信形成传输网络。但其中,尚缺乏有效的自我防护机制。恶意方容易从任一设备攻入监控网络从而获取/破坏监控网络内的设备/信息,甚至劫持分支设备。
基于网络的软、硬架构基础上构筑监控网络的防御系统在目前是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在诸多高端研究组织有相当的现有技术基础,如申请号为200680016779.X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如下系统:
一种用于可配置安全和监控系统的方法和系统,可配置安全和监控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传感器代理和/或至少一个可编程内容分析代理。系统管理器通过将可编程传感器代理和/或可编程内容分析代理中的可配置硬件设备编程,可配置安全和监控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处理特征。可以使用设备编程文件编程可配置硬件设备。可以将设备编程文件加密,可以请求密钥以使得将不同的处理特征编程进可编程传感器代理和/或可编程内容分析代理。可以通过网络传送和/或通过机器可读介质从电子商务提供商处接收设备编程文件和/或密钥。
上述技术成果发布于网络时代的早期,奠定了监控网络安全架构的基础,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涉及诸多参数的设定,公开了在视频监控网络中利用硬件、软件为捕捉到的视频信息加密、解密的方法以及相应系统,因此,其实现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视频安全接入路径的视频监控系统,其采用单向比对/校验/审核,实现网络信息传输的有效、无效路径的分类以及单向传输锁定,实现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网络防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基于视频安全接入路径的视频监控系统,包括若干供信息接入或输出的端口,各所述端口通过开放/闭合网络形成通讯路径;
所述端口中包含一服务器端口、若干监控数据输入端口,以及若干其他设备端口;
其中,在服务器端口与所述开放/闭合网络之间设置关口模块A,在所述开放/闭合网络与所述监控数据输入端口之间设置关口模块B;通过由所述关口模块A至所述关口模块B对信息的单向比对/校验/审核的处理形成服务器端口与监控数据输入端口之间的有效信息传输路径。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由关口模块A至关口模块B对信息的单向比对/校验/审核,架构起服务器端口与监控数据输入端口之间的信息传输路径,实现网络信息传输的有效、无效路径的分类以及单向传输锁定,简化了网络配置,降低了网络负载,实现了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网络防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关口模块A对于从所述服务器端口发往所述监控数据输入端口或其他设备端口的信息中,针对具有匹配设备内部存储的目的IP地址列表和目的端口号列表的信息报文不做任何处理而透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复杂网络的简化梳理,降低网络的负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关口模块A对于从所述服务器端口方向发往所述监控数据输入端口或其他设备端口方向的信息中,除具有匹配设备内部存储的目的IP地址列表和目的端口号列表外的信息报文,均进行信息标记后转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信和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信和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0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