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供热机组夏季运行真空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9784.6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吕凯;马汀山;王东晔;万超;程东涛;许朋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F01K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供热 机组 夏季 运行 真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供热机组夏季运行真空的系统,利用供热机组非供热季闲置备用的汽‑水换热器,作为供热机组非供热季冷端系统的补充,通过增加相应辅助设备如升压泵、循环泵及冷却系统(仅限于直接空冷机组),分流部分汽轮机排汽至汽‑水换热器,增加了整个冷端系统的冷却能力,达到了提高机组运行真空及降低能耗的目的。本发明有效利用机组闲置备用的设备,在最大化减小投资的情况下达到有效提高运行真空及降低能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电厂节能降耗领域,涉及一种提高供热机组夏季运行真空的系统。
背景技术
居民采暖供热大多由燃煤供热机组提供,其形式主要有中排抽汽供热(进入热网加热器加热供热循环水)、高背压供热(汽轮机排汽进入热网加热器加热供热循环水)、热泵供热(在前置加热器内提取低温热源)、低压缸零出力供热(中排蒸汽全部进入热网加热器加热供热循环水)等。不同形式的供热方式的共同点为均需设置汽-水换热器以实现火电机组蒸汽热源至城市居民采暖的转移。
在非供热季,这些汽-水加热器均处于闲置备用状态。燃煤供热机组按照冷端系统形式可分为湿冷机组和空冷机组。非供热季特别是夏季高温时段,火电机组运行背压较高,抬升了机组能耗水平,这一现象在空冷供热机组夏季高温时段特别明显,机组处于高背压高能耗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供热机组夏季运行真空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利用闲置备用的汽-水加热器,分流汽轮机部分排汽,增加了机组整个冷端系统的冷却能力,达到降低运行背压和运行能耗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提高供热机组夏季运行真空的系统,包括高中压缸、低压缸、发电机、凝汽器、循环水泵、冷却塔以及热网加热器;高中压缸的排汽端与低压缸的进汽端相连,发电机与低压缸相连;低压缸的排汽端与凝汽器相连;低压缸的排汽进入凝汽器与冷却水混合后进入冷却塔,经过冷却后通过循环水泵泵回至凝汽器,完成冷却水循环;
非供热季期间,低压缸的部分排汽被分流至热网加热器,循环水泵出口的部分冷却水被分流至热网加热器以冷却低压缸排汽,吸热后与凝汽器出口的冷却水混合,进入冷却塔;热网加热器出口凝结水经过凝结水升压泵加压后流回至机组热力系统。
一种提高供热机组夏季运行真空的系统,包括高中压缸、低压缸、发电机、凝汽器、循环水泵、热网加热器、排汽装置以及空冷岛;高中压缸的排汽端与低压缸的进汽端相连,发电机与低压缸相连;低压缸的排汽端通过排汽装置进入空冷岛进行冷却;
非供热季期间,在由排汽装置上的排汽管道引出部分蒸汽至热网加热器,循环水泵将冷却水泵入热网加热器冷凝排汽,吸热后进入机力塔进行冷却,冷却后再通过循环水泵泵入热网加热器的冷端,完成冷却水循环;进入热网加热器的蒸汽冷凝后的凝结水经升压泵加压后流回至机组热力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供热机组非供热季闲置备用的汽-水换热器,作为供热机组非供热季冷端系统的补充,通过增加相应辅助设备如升压泵、循环泵及冷却系统(仅限于直接空冷机组),分流部分汽轮机排汽至汽-水换热器,增加了整个冷端系统的冷却能力,达到了提高机组运行真空及降低能耗的目的。本发明有效利用机组闲置备用的设备,在最大化减小投资的情况下达到有效提高运行真空及降低能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适用于湿冷机组及表凝式间冷机组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适用于直接空冷机组的系统示意图。
其中:1-高中压缸;2-低压缸;3-发电机;4-凝汽器;5-循环水泵;6-冷却塔;7-热网加热器;8-凝结水升压泵;9-排汽装置;10-空冷岛;11-机力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