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CO2抑制转炉炼钢火点区吸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9579.X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胡绍岩;董凯;刘润藻;吕明;武文合;韩宝臣;王云;王雪亮;朱长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5/32 | 分类号: | C21C5/32;C21C7/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炼钢 吸氮 顶吹 混入 脱氮 表面活性元素 转炉炼钢终点 动力学条件 气泡产生量 表面活性 含量稳定 时间线性 速率降低 逐渐降低 转炉冶炼 质量控制 喷吹 脱碳 吸入 炼钢 氧气 冶炼 阻碍 | ||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质量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利用CO2抑制转炉炼钢火点区吸氮、改善冶炼后期脱氮动力学条件的炼钢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CO2抑制转炉炼钢火点区吸氮的方法,该方法在转炉冶炼后期的顶吹氧气中混入CO2气体,在控制CO2喷吹总量的前提下,顶吹气流中CO2的混入比例随时间线性增加,逐渐降低转炉炼钢火点区温度,提高表面活性元素氧和硫的表面活性,阻碍氮的吸入,同时弥补因脱碳速率降低而导致的气泡产生量减少,改善脱氮条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将转炉炼钢终点氮含量稳定控制在13ppm以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质量控制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利用CO2抑制转炉炼钢火点区吸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对钢材质量的要求日益严苛,钢水氮含量的控制问题正引起广泛关注。目前的转炉炼钢过程,通常采用顶吹超音速氧气射流、底吹惰性气体搅拌的冶炼方式,即使在冶炼后期将底吹氮气切换为底吹氩气,终点钢水氮含量仍普遍高于30ppm,说明现有的转炉吹炼方法难以有效地控制终点氮含量。
钢水中的氧和硫是表面活性元素,通常富集于气液界面处,可以阻碍氮在气液界面处的传质,但是氧和硫的表面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顶吹超音速氧气射流冲击金属熔池,形成2500℃左右的高温火点区,在如此高的温度下,表面活性元素氧和硫的表面活性基本消失,难以有效地占据气液界面,氧和硫对钢水吸氮的阻碍作用基本丧失,而转炉顶吹用氧气中仍含有少量的氮气,在高温火点区,顶吹氧气射流中的氮极易溶于钢水,导致钢水吸氮。
在转炉冶炼的中期,虽然火点区温度较高,但由于该阶段脱碳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的CO气泡,可有效吸附钢水中的氮,并将其脱除;然而,进入冶炼后期,随着碳含量的降低,脱碳速率下降,气泡产生量减少,而火点区温度逐渐升高,此时脱氮条件逐渐恶化,吸氮条件极佳,导致转炉冶炼后期的钢水氮含量呈上升趋势。
因此,如何在转炉冶炼后期抑制火点区吸氮,并适当增加气泡产生量,是转炉炼钢过程控制终点钢水氮含量的关键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转炉火点区温度,提高氧和硫表面活性,从而抑制火点区吸氮,同时适当增加冶炼后期的气泡产生量,改善脱氮的炼钢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是:(1)在炼钢温度下CO2与Fe、C反应均为吸热反应,与O2混合后作为顶吹气体可以降低火点区温度;(2)在转炉冶炼后期碳含量低时,大量的O2和Fe反应生成FeO,该反应不会生成气泡,而CO2无论是和C反应,还是和Fe反应,都可以生成气泡,与O2混合喷吹可以增加冶炼后期的气泡产生量;(3)转炉没有外部能量来源,而CO2与Fe、C等元素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喷吹CO2将减少转炉的富余热量,为了满足转炉出钢温度要求,必须控制CO2的喷吹总量,转炉冶炼后期,随着碳含量的减少,脱碳速率逐渐下降,气泡产生量逐渐减少,火点区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应在控制CO2喷吹总量的前提下,逐渐提高CO2的混入比例,以达到最佳的脱氮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5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炼钢精度的复合炼钢工艺
- 下一篇:一种降低转炉炉衬侵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