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热稳定性判断方法、判断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3757.8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6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任东生;刘翔;冯旭宁;卢兰光;欧阳明高;李建秋;王烁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16C10/00;G16C20/10;G06N3/00;H01M10/0525;G06F111/1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哈达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电极 材料 热稳定性 判断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热稳定性判断方法、判断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S10,选择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温度数据;S20,依据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温度数据,根据电极材料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获得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产热功率数据;S30,将所述产热功率数据与标准值比较,判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所述方法可以用来评价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可以对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的评估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热稳定性判断方法、判断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体,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能量源。锂离子动力电池(以下简称“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用化学动力源。由于车载空间有限,为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除了在有限车载空间内多装动力电池之外,更要提高动力电池的比能量。为了提升电池的比能量,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体系。然而,这些新材料体系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的电池时,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行业标准,包括安全标准等。由于更高比能量的动力电池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其热失控释放的能量更加集中,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保证大规模量产后的电池的热失控安全性能。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主要与电极材料热稳定性相关。一般地,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可以通过加速量热测试或者差式扫描量热测试,获取电极材料在特定温度下热分解的产热速率来评估。然而,通过量热测试来评估电极材料热稳定性的方法只能定性评估电极材料在特定加热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其评估结果很难拓展到其他加热条件下,无法综合评估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的判别方法只能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热稳定性判断方法、判断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热稳定性判断方法,包括:
S10,选择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温度数据;
S20,依据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温度数据,根据电极材料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获得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产热功率数据;以及
S30,将所述产热功率数据与标准值比较,判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20中,所述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S21,提供一第二动力电池,并对所述第二动力电池进行电池充放电处理;
S22,拆解充放电处理后的所述第二动力电池,以获得第二动力电池电极材料;
S23,选取升温速率值,依据所述升温速率值对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电极材料进行扫描量热测试,获得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反应的试验温度数据与试验产热功率数据的温度-功率关系曲线;以及
S24,依据所述温度-功率关系曲线计算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值,根据所述反应动力学参数值获得所述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24包括:
S241,获得所述温度-功率关系曲线的峰值温度数据和所述峰值温度数据对应的升温速率值;
S242,建立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依据质量守恒方程、放热功率计算公式、所述反应动力学方程获得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产热功率计算式;
S243,依据所述峰值温度数据和所述峰值温度数据对应的升温速率值,根据热分析动力学方程,所述产热功率计算式,计算所述反应动力学参数值;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3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