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消化器处理污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2892.0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彭万喜;葛省波;邓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万喜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宋平 |
地址: | 450002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化器 渗滤 絮凝搅拌槽 污水 浓密机 预处理 悬浊液 出水 过滤 预处理工艺 臭氧气体 吸附饱和 固含量 絮凝剂 返回 滤渣 连通 抽出 装满 再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消化器处理污水的方法。污水先进行预处理,消化器进行预处理,在絮凝搅拌槽内将污水和消化器悬浊液并入加入,絮凝搅拌槽与浓密机连通,浓密机出水再进入渗滤槽内,所述渗滤槽内装满着消化器,浓密机出水从渗滤槽一端进,从渗滤槽另一端出,同时在渗滤槽的底部通入臭氧气体;待絮凝搅拌槽内的固含量大于200g/L时,加入絮凝剂,搅拌,然后将絮凝搅拌槽抽出并过滤,过滤得到的滤液继续进入渗滤槽内,滤渣经过再生后返回使用,空出的絮凝搅拌槽继续加入污水和消化器悬浊液;渗滤槽内的消化器待吸附饱和后,经过消化器预处理工艺后,返回继续使用。本发明能够减少消化器的使用量,操作简单,污水的处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消化器处理污水的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环境是指公交车内环境、地铁内环境、出租车内环境、家居环境以及所有公共场合的环境。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的“微环境”,比如刚装修好的新家、爸爸的二手烟、新入手的爱车等等。这些微环境容易产生粉尘、甲醛、臭氧等污染物,其危害性不亚于大环境的雾霾等污染物。
采用消化器来治理微环境污染,具有治理效果明显、寿命长等优点,但是如何实现消化器来处理污水,成为大家研究的焦点,因为消化器主要是由活性炭、硅藻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碳酸钙等组成的混合物,其在处理污水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消化器处理污水的方法,能够减少消化器的使用量,操作简单,污水的处理效果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消化器处理污水的方法,其为以下步骤:
(1)污水的预处理,将污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酸碱调节溶液的pH为8.5-9.5;
(2)消化器的预处理,将消化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温度为50-70℃搅拌15-60min,然后过滤,加入盐酸洗涤至洗涤水pH为6-8,一部分消化器经过过滤备用,另一部分消化器加水浆化呈悬浊液;
(3)在絮凝搅拌槽内将污水和消化器悬浊液并入加入,同时维持搅拌速度为20-40r/min,絮凝搅拌槽与浓密机连通,浓密机出水再进入渗滤槽内,所述渗滤槽内装满着消化器,浓密机出水从渗滤槽一端进,从渗滤槽另一端出,同时在渗滤槽的底部通入臭氧气体;
(4)待絮凝搅拌槽内的固含量大于200g/L时,加入絮凝剂,搅拌10-15min,然后将絮凝搅拌槽抽出并过滤,过滤得到的滤液继续进入渗滤槽内,滤渣经过再生后返回步骤(2),空出的絮凝搅拌槽继续加入污水和消化器悬浊液;
(5)渗滤槽内的消化器待吸附饱和后,经过步骤(2)消化器预处理工艺后,返回渗滤槽内继续使用。
所述污水为含有重金属、油份和磷的废水。
所述步骤(2)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4mol/L,消化器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3-4,悬浊液中消化器的浓度为5-10g/L。
所述步骤(3)中污水和消化器悬浊液的体积流量比为5-10:1,污水在絮凝搅拌槽的停留时间为3-5min,浓密机出水在渗滤槽内的停留时间为10-20min,臭氧气体每小时的加入量为渗滤槽容积的3-5倍。
所述步骤(4)中加入絮凝剂的浓度为0.01-0.1g/L,絮凝剂为聚氯化铝、聚合硫酸铁中的至少一种,加入的絮凝剂的体积为絮凝搅拌槽内污水体积的0.001-0.002倍。
所述步骤(5)中判断消化器吸附饱和的方法为,将渗滤槽内的消化器取样品,然后放入废水中,消化器取样品与废水的质量比为1:3-4,搅拌15min,废水中的重金属浓度减少量小于0.2mg/L,则判断消化器吸附达到了饱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万喜,未经彭万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2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