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跟转管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2645.0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6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罗名雄;唐克远;蒋在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9/02 | 分类号: | F16L19/02;F16L13/02;F16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周际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导向段 焊接固定 接头本体 软管 转接头 油管组件 螺母 固定载体 零件装配 拧紧过程 拧紧外套 球形管节 外套螺母 中间接头 扳手 卡住 转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跟转管路,其包括:防跟转接头、软管、油管组件、第一钢管以及第二钢管。防跟转接头包括:接头本体、第一导向段及第二导向段。第一导向段固定于接头本体的一侧;及第二导向段固定于接头本体的另一侧。第一钢管一端与软管固定连接,且第一钢管的另一端插入第一导向段内并焊接固定;第二钢管一端插入第二导向段内并焊接固定,且第二钢管的另一端与油管组件的球形管节焊接固定;其中,通过扳手卡住防跟转接头,拧紧外套螺母,能够将中间接头上紧至固定载体上,且软管、第一钢管及第二钢管不跟随转动。借此,本发明的防跟转管路,可以有效避免在外套螺母拧紧过程中产生的管路跟转的问题,提升了零件装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管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跟转管路。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上常使用的低压管路如:柴油低压管路、机油管路、冷却水管路等)、有全金属管(如钢管、铜管)、聚四氟乙烯外包钢丝编织包裹层软管、尼龙管、橡胶管等,目前发动机上常使用的低压管路接头有JB/T 6013《柴油机低压金属油管组件技术条件》中描述的球形旋入管接头和铰接式管接头、卡套式接头、各种快插接头等。而钢管加软管尾端焊接球形旋入管接头的软加硬管路结构,以其生产加工方便,形状稳定(通过全硬管部分实现)、不易振动断裂和易于装配(通过软管部分实现)、流阻小(通过球形旋入管接头这种直通接头形式实现)等优点,成为发动机上常用的低压管路结构之一。
现有的软加硬管主要是通过软管套在钢管上,当该种结构的软加硬管端部焊接的是流阻非常小的球形旋入管接头时,管路上的接头在与另一端接头(如JB/T 6013标准中描述的B型低压油管组件中的中间接头的结构形式)拧紧时,由于外套螺母与球形管节尾部承压面会产生摩擦,引起金属管路跟随外套螺母一起转动。同时,因为钢管与软管是通过套筒扣压的形式连接的,当钢管产生转动且转动角度达到一定值时,钢管与软管连接处会产生松动而导致管路内部的介质从该处泄漏。在软管与钢管连接处完全松动之前,软管也会跟随硬管一起转动,由于整条管路的另一端也是固定在某一机件上的,从而导致软管在两端反向作用力之下,产生扭曲变形甚至打折的现象。不管是软管变形还是软硬管连接处松动,都会严重影响到管内介质的正常输送。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跟转管路,从而克服现有管路钢管与软管连接处松动从而导致管路内部的介质泄漏及软管在两端反向作用力之下产生扭曲变形甚至打折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跟转管路,其包括:防跟转接头、软管、油管组件、第一钢管以及第二钢管。防跟转接头包括:接头本体、第一导向段及第二导向段。接头本体为中空结构,且接头本体用以与扳手配合固定;第一导向段固定于接头本体的一侧,且与接头本体连通;及第二导向段固定于接头本体的另一侧,且与接头本体连通。软管用以传输油液;油管组件具有依次固接的球形管节、外套螺母及中间接头;第一钢管一端与软管固定连接,且第一钢管的另一端插入第一导向段内并焊接固定;以及第二钢管一端插入第二导向段内并焊接固定,且第二钢管的另一端与油管组件的球形管节焊接固定;其中,接头本体、第一导向段及第二导向段为一体成型;其中,通过扳手卡住防跟转接头,拧紧外套螺母,能够将中间接头上紧至固定载体上,且软管、第一钢管及第二钢管不跟随转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钢管与第一导向段是通过真空钎焊而焊接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钢管与第二导向段及球形管节是通过真空钎焊而焊接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接头本体内的两侧分别具有限位台阶,且限位台阶用以对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进行限位。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接头本体的外侧为有六角结构,且六角结构用以与扳手配合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26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