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静脉身份识别电脑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2042.0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4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子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45 |
代理公司: | 深圳叁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4 | 代理人: | 杜立光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水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身份识别 电脑操作 身份验证 注册用户 电脑 电脑锁系统 驱动程序 使用系统 桌面 身份识别仪 静脉信息 身份认证 验证成功 识别仪 重启 联接 登陆 成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指静脉身份识别电脑锁系统,包括指静脉桌面识别仪和安装在电脑内的指静脉身份识别锁操作使用系统及驱动程序,指静脉桌面身份识别仪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联接,指静脉身份识别锁操作使用系统及驱动程序完成电脑内的安装后,再注册用户的指静脉信息,并对需要保护的电脑操作领域进行指静脉身份识别设置;完成指静脉身份识别设置后将电脑重启,首先需要通过已注册用户指静脉身份验证成功才可以打开电脑,如进入经设置的管理人电脑操作领域,须经管理人的指静脉身份验证;如进入经设置的其他电脑操作领域,须经已注册用户的指静脉身份验证,验证成功后才可登陆并正常使用设置的电脑操作领域,提高了电脑身份认证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身份识别技术、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指静脉身份识别电脑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人们在现在生活使越来越依赖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以下简称电脑),为了保护自己的资料不会被别人任意读取、修改、删除,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密码,如windows登录,邮箱登录,文件加密等。但是要记忆众多而且繁琐的密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且密码会被遗忘和盗取,密码认证方式不安全且落后,如何既保证较高的安全性又方便使用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大问题。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指纹身份识别电脑锁,在一些安全等级较高的地方率先使用,如银行电脑操作权限管理等。虽然指纹识别属于生物身份识别技术之一,相比密码更加安全先进,但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指静脉身份识别相比,指纹识别的技术标准与安全等级已经落伍。实践证明,指纹是可以被复制盗取,且不是活体识别,同样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而指静脉身份识别电脑锁将无疑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和烦恼。与指纹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静脉识别在复制与盗取上的难度要大得多,在识别准确度与安全性能上要高得多。指静脉识别技术的特性,使它在高度安全性和识别使用便捷性上远胜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度防伪:指静脉隐藏在身体内部,肉眼无法看到,也不会像指纹那样在使用过程中留下印痕,被复制或盗用的机率很小,是真正的活体检测,无法复制,不会被盗用。每个人的指静脉都不同,安全性能很高。
第二简易便用:使用者心理抗拒性低,受生理和环境影响的因素也低,包括:干燥皮肤,油污,灰尘等污染,皮肤表面异常等。指静脉桌面识别仪体积较小,操作简便,适宜推广。
第三高度准确:采样样本在人本内部,故匹配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非常小,手指轻轻一放,触发高度准确识别,根据严格的医学证明和数学统计,FRR(拒真率)为0.01%,FAR(认假率)为0.0001%,FTE(注册失败率)为0%。
第四快速识别:原始指静脉影像被捕获并数字化处理,图像比对由专有的手指静脉提取算法完成,整个过程不到1秒。非接触采集、可以确保使用者的便捷性和清洁性。相对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手指静脉认识技术是非接触式的,不会留下痕迹。
第五在性价比上,指静脉身份验证装置价格上虽然比指纹略高一点,但由于受众多为高中端用户群体,高于指纹用户,市场完全可以承受。
综上所述,指静脉识别因其生物特征载体静脉血管位于手指内部,流动的血液形成的血管图像通过普通的技术手段很难获取及被复制,还有非表皮特征、非接触技术,安全、高效、方便及性价比的优势,所以在当今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是安全级别及技术指标最高的,其广泛的应用将是未来生物身份识别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上对数据安全越来越重视,指静脉身份识别电脑锁也会因为其显著的优点而越来越普及,并逐渐取代指纹电脑锁。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指静脉身份识别电脑锁系统,提高电脑用户身份认证可靠性和使用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子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子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2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录入方法及智能终端
- 下一篇:手机推送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