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钒电解液反应装置及钒电解液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1173.7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3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劲;刘在波;张忠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H01M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液 反应 装置 生产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钒电解液反应装置及钒电解液生产系统,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该钒电解液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空气压缩机、输水管路和输气管路,反应釜上设置有固体加料口、搅拌装置、出料口和用于加入硫酸的液体加料口;固体加料口和液体加料口均位于反应釜的顶壁上,搅拌装置的搅拌叶片位于反应釜的腔体底部,输水管路的出水口位于反应釜的内腔中,输气管路的出气口位于反应釜内腔靠近底部的一端;液体加料口对应的加料管路的直径为DN40‑DN60。该钒电解液生产系统,包括上述钒电解液反应装置,二者都可以有效减少单位时间内硫酸的加入质量,有效控制反应釜内温度,降低对反应釜内衬的腐蚀,提升反应釜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钒电解液反应装置及钒电解液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钒电池用电解液的生产过程中,高纯氧化钒(如五氧化二钒)浓硫酸和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钒电解液四价钒母液一般都是通过沸腾的硫酸溶液来制备,反应控制也极不稳定。沸腾的硫酸溶液温度超过110℃,而通常反应釜使用中温耐酸材质的PPH内衬,该材质在超过110℃的环境下使用,老化速度明显加快,且硫酸在高温下有更强的氧化性,导致反应釜的使用寿命严重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钒电解液反应装置,旨在提升反应釜的使用寿命,降低反应过程对反应釜内衬的腐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钒电解液生产系统,其能够控制硫酸的加入速率,减少对反应釜内衬的腐蚀。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钒电解液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空气压缩机、输水管路和输气管路,反应釜上设置有固体加料口、搅拌装置、出料口和用于加入硫酸的液体加料口;
固体加料口和液体加料口均位于反应釜的顶壁上,且与反应釜的内腔连通,出料口位于反应釜的底部侧壁上,搅拌装置的搅拌叶片位于反应釜的腔体底部,输水管路的出水口位于反应釜的内腔中,输气管路的进气口与空气压缩机的出口连通,输气管路的出气口位于反应釜内腔靠近底部的一端;
液体加料口对应的加料管路的直径为DN40-DN6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应釜包括釜体和位于釜体顶部的盖体,固体加料口、液体加料口均位于盖体上,出料口位于釜体的底部侧壁上;
搅拌装置穿过盖体后伸入至釜体的内腔中;输气管路从盖体的顶部穿过盖体后伸入至釜体的腔体底部,输水管路的一端与储水槽连通,输水管路的另一端从盖体的顶部穿过盖体,且输水管路的出水口位于釜体内腔的顶部;
盖体上还安装有液位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盖体上还设置有排气口。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输水管路的出水口安装有花洒机构,花洒机构的进水口与输水管路的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花洒机构包括输入管路、中转帽和多个喷洒支管,输入管路的一端与输水管路的出水口连通,输入管路的另一端与中转帽相连,中转帽内形成用于输送水的输送空腔,每个喷洒支管的输入端均与输送空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输入管路与中转帽转动连接,每个喷洒支管上均设置有多个出水孔,且出水孔的朝向一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搅拌装置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叶片和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相连,以驱动转轴转动;
转轴上还设置有多个布料板,多个布料板沿转轴的周向设置,且每个布料板均具有自由端和固定端,每个布料板均通过对应的固定端与转轴相连,每个布料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布料孔;
以转轴为中心,以沿转轴的垂直方向延伸距离最短的一个布料板为半径,形成布料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11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