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9979.2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4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纯杰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排气阀 电动充气 散热器 散热系统 散热 水位 指令动作 阀关闭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温度采集装置 液位采集装置 液位采集器 设置单元 采集器 阀打开 中间液 供暖 排气 节能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对散热内进行充、排气的技术,通过设置单元内的温度采集装置的给定温度值,控制该单元散热系统内的电动充气阀、电动排气阀按指令动作,通过液位采集装置,控制电动充气阀、电动排气阀按指令动作,当单元温度低于设置温度时,单元散热系统内电动排气阀打开,电动充气阀关闭,散热器内水位上升,当水位到达高位液位采集器时,电动排气阀关闭,散热器正常散热,当单元温度高于设置温度时,单元散热系统内电动充气阀打开,电动排气阀关闭,散热器内水位下降,当水位低于中间液位采集器时,电动充气阀关闭,散热器停止散热,实现节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领域,特别是供暖设备的自动控制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现供暖系统中多采用以水为介子,其中供暖系统的散热器多采用水平串联的连接方式,地热散热采用分水器分组分布散热连接方式散热,在以上系统中各单元散热器上都装有排气阀,单各单元散热器内的气体排不出去,会导致散热器不能正常发热,本发明利用这一特性来实现对散热器温度的调控,现有的温度调节阀不便于频繁调节,故障率高等不足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充气、排气控制液体在系统内的液位,实现温度调整和控制控,本发明可对各单元进行控制,还可对各分支系统进行统一控制,控制方式灵活,可采用单元温度控制,可采用月、年时钟控制,控制温度设置灵活,可就地设置,可远程网络设置,例如机关单位、学校、在双休日和假期可降低温度,家中无人时可调低温度,实现节能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在于提供了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供暖温度不能灵活控制,对供暖温度的需求不能方便设置,造成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弊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热源10的一端通过第一供水管11与第一单元散热器12的一端连接,第一单元散热器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供水管13与第二单元散热器14的一端连接,第二单元散热器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回水管15与循环泵16的一端连接,循环泵1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回水管17与热源10的另一端连接,自动恒压冲气装置20通过充气管21分别与第一电动充气阀30和第二电动充气阀40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动充气阀3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充排气管32分别与第一电动排气阀31和第一单元散热器12连接,第二电动充气阀4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充排气管42分别与第二电动排气阀41和第二单元散热器14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冲气压力采集装置22安装在充气管21上:
第一液位高点采集装置33安装在第一充排气管32上;
第二液位高点采集装置43安装在第二充排气管42上;
第一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34和第一液位低点采集装置35分别安装在第一单元散热器12内;
第二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44和第二液位低点采集装置45分别安装在第二单元散热器14内;
第一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1安装在第一单元50室内;
第二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3安装在第二单元52室内;
控制装置60分别与所述、自动恒压冲气装置20、第一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1、第二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3、冲气压力采集装置22、第一液位高点采集装置33、第一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34、第一液位低点采集装置35、第二液位高点采集装置43、第二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44、第二液位低点采集装置45、第一电动充气阀31、第二电动排气阀41、第一电动充气阀30、第二电动排气阀40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单元50可为多个,多个单元内都设有室内温度采集装置、液位高点采集装置、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液位低点采集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60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显示模块100,与所述控制装置6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纯杰,未经张纯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99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