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裂缝缺陷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1264.2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7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徐志峰;祝烨然;唐修生;陈国新;温金保;蔡明;杜志芹;刘荣;崔征;石明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24/42 | 分类号: | C04B24/42;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苏沛 |
地址: | 21002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混凝土 裂缝缺陷 高水头 泄洪洞 抑制剂 制备 混凝土 水泥基灌浆料 表面光洁度 高速搅拌机 混凝土结构 矿物掺合料 毛细孔通道 塑性膨胀剂 重量百分比 表面裂缝 温度应力 不均匀 贯穿性 均匀性 膨胀剂 微裂纹 憎水剂 致密性 沉降 封堵 抗拉 组份 裂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裂缝缺陷抑制剂的制备方法,重量百分比组份:水泥基灌浆料专用塑性膨胀剂:0.0%~1.0%;憎水剂:0.03%~0.05%;绝湿膨胀剂:45.0%~50.0%;优质矿物掺合料:49.0~54.8%,将上述材料依次投入高速搅拌机拌合均匀即可得到本发明。本发明制备的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裂缝缺陷抑制剂具有有效阻止混凝土塑性沉降微裂纹缺陷,封堵毛细孔通道,提高混凝土早期抗拉应力,改善混凝土结构致密性、均匀性和表面光洁度,减少不均匀温度应力和表面冲磨引起的裂缝缺陷。可提高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抗冲磨强度50%,降低表面裂缝和贯穿性裂缝7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常规工艺制备的混凝土裂缝缺陷抑制剂,具体的说是针对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开发的抑制裂缝产生的外加剂。
背景技术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是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不同标号和施工状态混凝土的裂缝缺陷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不同,必须针对不同类型混凝土开发系列材料对裂缝缺陷产生源头进行抑制,以避免它可能对混凝土后期造成的危害。
水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预期到2020年时,水电装机将达3亿kW。高水头泄洪洞长期遭受高速(或夹砂)水流冲刷,使用的混凝土通常为C40或C50硅粉混凝土。
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施工面积大,水泥用量大、硅粉颗粒细使得混凝土粘度大,导致混凝土施工费时费力,因此,浇筑的混凝土常拌有蜂窝麻面、表面平整度差,混凝土龟裂和较大裂缝问题。表面缺陷,对混凝土整体结构稳定性无影响,但对结构耐久性影响较大(如抗钢筋锈蚀、抗冻性能);贯穿性有害裂缝,可造成结构软弱,影响混凝土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持久性,对结构的危害极大。
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水泥用量大,隧洞衬砌混凝土结构体积大,混凝土受到内外温差所引起的温度应力产生不均匀收缩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目前混凝土的预防措施主要为:降低水泥用量、控制混凝土和易性,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不均匀温度应力引起的干燥收缩,但对于高标号、大体积硅粉混凝土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这种针对型的裂缝缺陷抑制剂产品国内外还未见报导。
发明内容
针对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的突出裂缝缺陷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裂缝缺陷抑制剂产品,本发明采用常规工艺制备,多种功能型组份复合,制备出的产品对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发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是抑制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塑性阶段的塑性沉降、提高高标号硅粉混凝土早期抗拉应力,改善混凝土结构致密性、均匀性和表面光洁度,减少不均匀温度应力和表面冲磨微裂缝缺陷的产生和发展,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
本发明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裂缝缺陷抑制剂,按照以下原料组份的重量百分比组成进行混配:
上述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裂缝缺陷抑制剂产品,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水泥基灌浆料专用塑性膨胀剂物质组成见国家发明专利ZL2011 1 0359467.1。
上述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裂缝缺陷抑制剂产品,所述B组分憎水剂由聚硅氧烷粉末组成。
上述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裂缝缺陷抑制剂产品,所述C组分绝湿膨胀剂由氧化钙熟料、硫铝酸钙类熟料、R型氧化镁熟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石膏复合组成。
上述水工高水头泄洪洞底板混凝土裂缝缺陷抑制剂产品,所述D组分优质矿物掺合料由火山灰超细硅铝酸盐矿物粉体材料(平均粒径2μm)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1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的高效减水剂
- 下一篇:一种硅藻泥集成墙板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