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车保险项目生成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6187.1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0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超;钱赟;周远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8 | 分类号: | G06Q40/08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李高峰;谢华 |
地址: | 20003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保 保险项目 保险业务 风险评估 行车 数据库记录 关系生成 请求确认 生成系统 传感端 数据库 分析 保存 保险 | ||
一行车保险项目生成方法,包括:A.收集一数据;B.连接一数据库;C.分析所述数据得到风险评估;D.根据风险评估提供保险业务;以及E.根据保险业务的投保关系生成相应的保单,并请求确认,其中所述数据由车辆的一传感端提供,其中所述传感端为车辆中器件,使得通过所述数据直接地反应车辆情况,其中所述数据库记录并保存所述数据,供分析使用,其中生成的保单相应地提供给投保人,若投保人确认保单,则保险关系被确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车保险项目生成系统及方法,特别是根据车辆数据和驾驶方信息个性化生成保单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行车安全是驾车出行最重要的,为此,出行方都会需要保险业务。保险项目不仅是对车辆修理时的保障,更是对乘坐人的保障。除了官方对保险项目的要求,很多驾驶方也另外选择办理额外的保险业务。
目前,传统的保险业务中很多都是模板化的操作。但是每个人对出行的需求和出行的习惯都是不同的,那么使用模板化的保单还是会出现问题。而且,这对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公平性是有待商议的。很多投保人不信任保险公司的原因也是因为保单都是模板的,而且是单方面的。这些不信任的来源也有保单依据不透明等其他原因。
通常地,传统的保险一般将车主和车辆进行绑定。每多加一位投保人需要进行不同的约定。车主和非车主的保险是不同的。但是,在日常的行驶或者事故发生时,投保人不一定地驾驶方。怎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判断也是需要考虑的,并不能千篇一律的使用同样的模板。但是高端的定制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的成本太高。一种比较合理的是通过官方的交通数据来判断。通过驾驶方违章记录,或者车辆的维修历史等等来估算。但是这种方法是也需要驾驶方和车辆进行绑定的。
每个人在出行中也不一定是驾驶方。特别是在顺风车、网约车、代驾等出行形式中,很难定义乘坐人的保险情况。这些情况下,乘坐方反而缺少保险,但是要投保的话很难根据传统的保险业务来决定。当然,自动驾驶中的情况也是这样的。是由车辆还是乘坐人承担责任,很难说清楚。
对于车辆而言,不同的人来驾驶,出现的风险也是不同的。例如租车的出行方式。因为人可以对经常开的车比较熟悉,突然换车是需要适应的。也就是说,经验老道的人也可能会出现高风险。虽然,租车前后都会进行一定的检查和记录,因为目前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检车的形式,难免有疏漏。可是人对车辆的操作习惯是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的。而且,车辆的状况、反应也是对保险业务有可用之处的。
如何针对每次出行时的车辆、驾驶方、乘坐人相应的生成保险业务,使得本次保险合理,对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双方而言都是有好处的。而且,短周期的每次保险项目的生成需要尽量减少成本,生成依据尽量透明,都可以促进出行保险业务的发展,为更多人和车辆提供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保险项目生成系统及方法,根据车辆数据和驾驶方信息个性化生成保单,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针对不同的保险周期形成不同的保险项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保险项目生成系统及方法,从车辆中提取直接的驾驶行为数据,通过车辆数据得到驾驶方对车辆操作的信息,进而分析驾驶方在驾驶过程的情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保险项目生成系统及方法,对车辆数据和驾驶方的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准确并可靠地将车辆的驾驶情况掌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保险项目生成系统及方法,根据车辆数据生产的保险业务被记录于数据库,为后续分析提供资源,使得生产的保险业务和保单符合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保险项目生成系统及方法,根据车辆数据在数据库进行查询,获取符合要求的保险关系,也可以同时地考虑其他的信息,得到最合理的保险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61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