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1800.0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1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裴小根;杨茗皓;曾圆;张凯;魏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小根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B25J15/00;A62B9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309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盘 装具 救援机械 携行 车轮 救援机器人 对称分布 槽两侧 电控 灭火器 储藏空间 救援设备 人本发明 控制器 救援 通过性 灭火 装载 火灾 移动 源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包括底盘和车轮,包括底盘、车轮和救援机械臂,所述底盘内部设有控制器,底盘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车轮,所述底盘上设有救援机械臂,所述救援机械臂一侧的底盘内设有携行装具槽,所述携行装具槽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电控灭火器,车轮增加了救援机器人的移动的灵活性,使其通过性强,救援机械臂使该装置能够进行各项操作,增加了救援的范围,携行装具槽增加了装置的储藏空间,使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装载不同的救援设备,携行装具槽两侧的电控灭火器,使该装置能够深入火灾源头,进行直接灭火,综合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援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搜救领域,能够自主到达救援现场并实施有效救援的机器人还未成熟。针对这一现状,本设计主要针对复杂搜救条件下的路况和空间限制,能够根据地形进行自适应,解决了传统救援机器人受恶劣环境限制的问题,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救援动作。
一般救援机器人功能单一,救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包括底盘和车轮,包括底盘、车轮和救援机械臂,所述底盘内部设有控制器,底盘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车轮,所述底盘上设有救援机械臂,所述救援机械臂一侧的底盘内设有携行装具槽,所述携行装具槽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电控灭火器。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内设有轮毂和轮辐,所述轮毂通过轮辐与车轮连接,所述轮毂内侧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蜗轮蜗杆连接器,所述蜗轮蜗杆连接器上设有若干均匀且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通过连接杆与伸缩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车轮上设有若干与伸缩杆相匹配的连通腔,所述伸缩杆的另一侧穿过连通腔。
进一步的,所述轮辐内侧设有与伸缩杆和蜗轮蜗杆连接器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蜗轮蜗杆连接器与传动轴活动连接,且蜗轮蜗杆连接器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齿轮板,所述齿轮板通过齿轮轴与第一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一般为4个,车轮初始直径为400mm;前侧两轮伸缩杆的长度为260mm,后侧两车轮中伸缩杆的长度为410mm。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中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底盘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所述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均与固定在底盘上的第二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两侧电控灭火器中部均设有红外温度感应器,电控灭火器上端设有固定导流管,且电控灭火器底部与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红外温度感应器与电控灭火器和第三电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为四轮驱动,采用差速转向,底盘尺寸900mm×500mm。
进一步的,所述救援机械臂为一个三段式机械臂,主要由底座、机架、动臂、头杆、小臂、连杆、摇杆、快换连接器、动臂油缸、头杆油缸、小臂油缸、工具头油缸以及末端连接板等部件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救援机械臂中部设有微型摄像头。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上设有携行装具槽,所述携行装具槽内设有生命探测仪。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内部设有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蓄电池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一套微机系统,且控制器和蓄电池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小根,未经裴小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1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