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雾化器及雾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5312.3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6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徐善水;王云龙;杨江涛;杨立新;曹萼;杨二果;姚发征;赵荣艳;王超;余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集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10 | 分类号: | A24F40/10;A24F40/40;A24F4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成丹 |
地址: | 246445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器 雾化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设备。该雾化器包括:出气口、带有进气口的壳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连接构件以及气液分离膜;壳体的内部具有盛装待雾化液体的容纳腔,雾化芯位于壳体的内部,且与容纳腔连通;壳体的底部与雾化芯的底部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进气口、容纳腔的外壁、雾化芯的外壁以及所述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气液分离膜设置在雾化芯和出气口之间,且位于进气口下方,用于将经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该雾化器可避免待雾化液体的漏液问题,同时经由气液分离膜分离出的液体可以重新被雾化芯吸附,之后再次被雾化,因此还提高了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以及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雾化器是将液体进行雾化的一种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空气加湿器、医用雾化器以及电子烟等。
以电子烟中的雾化器为例,该雾化器包括:出气口、空心的壳体和雾化芯,雾化芯的表面设置有加热源,用于将雾化芯内部的烟油加热为气体,并经出气口流出到烟嘴中。
但是,传统技术中的雾化器无法将液体进行充分雾化,从而导致雾化后的气体中掺杂有液体,使得雾化器发生漏液。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雾化器无法将液体进行充分雾化,从而导致雾化后的气体中掺杂有液体,使得雾化器发生漏液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带有出气口和进气口的壳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连接构件以及气液分离膜;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盛装待雾化液体的容纳腔,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雾化芯的底部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所述进气口、所述容纳腔的外壁、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以及所述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
所述气液分离膜设置在所述雾化芯和所述出气口之间,且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用于将经所述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
上述的雾化器,包括:带有出气口和进气口的壳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连接构件以及气液分离膜;该壳体的内部具有盛装待雾化液体的容纳腔,雾化芯位于壳体的内部,且与容纳腔连通;该壳体的底部与雾化芯的底部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进气口、容纳腔的外壁、雾化芯的外壁以及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由于上述气液分离膜设置在出气口与雾化芯之间,经过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经由气液分离膜的分离,使得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不掺杂液体,因此,其不会导致雾化器的漏液。并且,当雾化器长时间放置,待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渗出时,气液分离膜可阻止渗出的液体从进去口与出气口漏出,进一步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另外,经由气液分离膜分离出的液体可以重新被雾化芯吸附,之后再次被雾化,因此本实施例还提高了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另外也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率。进一步地,由于气液分离膜设置在进气口的下方,因此,分离后的液体不会从雾化器的进气口漏出,进一步避免了雾化器的漏液问题;同时,上述气流通道的设置,使得经气液分离膜分离后的气体,可以在来自于气流通道中的气体的引流作用下从壳体的出气口中顺利散出,该气流通道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出气口的出气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膜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一支撑层和多孔结构的阻隔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用于承载所述阻隔层,所述阻隔层用于阻隔液体分子通过;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层朝向所述雾化芯一侧设置,所述阻隔层朝向所述出气口一侧设置。
上述的雾化器,由于气液分离膜中包含了多孔结构的第一支撑层,且该第一支撑层朝向雾化芯一侧设置,因此,该第一支撑层可提高阻隔层成型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阻隔层的稳定性。当雾化器工作时,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气液分离,进一步的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膜还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一过渡层,所述第一过渡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阻隔层之间,用于滤除大于所述第一过渡层孔径的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集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集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5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片式烟草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内衣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