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1630.2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4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早光亮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42;F04D29/44;F04D2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李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轮 开口部 第一流路 马达壳体 上下方向 电容器 收纳 风扇外壳 送风装置 侧端部 马达 吸尘器 上下方向延伸 基板配置 叶轮旋转 中心轴 基板 配置 俯视 连通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具备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旋转的叶轮、配置在比上述叶轮更靠上下方向一方侧且使上述叶轮旋转的马达、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壳体、收纳上述叶轮和上述马达壳体并在与上述马达壳体之间构成第一流路的风扇外壳、以及配置在比上述叶轮更靠上下方向一方侧的基板。上述风扇外壳的上下方向的一方侧端部以及另一方侧端部分别具备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上述第一开口部与上述第二开口部经由上述第一流路而连通。在上述基板配置有电容器,在俯视时,上述电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一流路重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马达具备电容器。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4-254449号公报公开如下那样的旋转电动机。该旋转电动机具备嵌合于上框架以及下框架的内周的定子铁芯。在定子铁芯的齿部缠绕线圈。在线圈的周向的外周面与上框架的内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的空间。在该环状的空间配置圆弧状的电容器。
此处,在假设将上述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4-254449号公报的旋转电动机利用于送风装置的情况下,在旋转电动机的进行旋转的传动轴固定叶轮。然而,电容器收纳在由上框架和下框架构成的内部空间内,即使驱动叶轮使之旋转,由叶轮产生的气流也不会被引导至电容器。因此,在上述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4-254449号公报中,对于高效地冷却电容器这一情况,未进行任何考虑。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冷却电容器的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本发明示例的实施方式是一种送风装置,其具备: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旋转的叶轮;配置在比叶轮更靠上下方向一方侧且使叶轮旋转的马达;收纳马达的马达壳体;收纳叶轮和马达壳体并在与马达壳体之间构成第一流路的风扇外壳;以及配置在比叶轮更靠上下方向一方侧的基板,风扇外壳的上下方向的一方侧端部以及另一方侧端部分别具备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经由第一流路而连通,在基板配置有电容器,在俯视时,电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流路重叠。
本发明示例的实施方式是一种吸尘器,其具有上述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发明示例的实施方式,可提供能够高效地冷却电容器的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通过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送风装置中拆下风扇外壳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从图4的状态起进一步拆下叶轮以及上侧壳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上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下方观察上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下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在上侧壳体的上下方向中途位置处以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剖切面切开送风装置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10是从上方观察在下侧壳体的下方的中途位置处以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剖切面切开送风装置的状态的剖视立体图。
图11是变形例的具有电容器的送风装置的一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12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1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