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回路热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0373.0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6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赵雅楠;梁惊涛;陈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毛细结构 液体管路 冷凝器 低温回路热管 吸液芯 绝热 过渡结构 液态工质 连通 进气口 持续提供 额外功耗 接触区域 毛细作用 气体出口 气体管路 热控设备 稳定运行 液体工质 重力辅助 出液口 进液口 液体管 减小 漏热 烧干 伸入 轴向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热控设备,提供一种低温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以及冷凝器,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液体管路与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蒸发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路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于液体管路内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于蒸发器内设置有吸液芯,第一毛细结构一端伸入冷凝器内,另一端与吸液芯连接,且于液体管路上罩设有绝热过渡结构。本发明中液体管路内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可以借助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作用输送液态工质,不需要借助重力辅助、额外功耗就能够为蒸发器持续提供液态工质供给,且通过绝热过渡结构可减小蒸发器轴向漏热,避免蒸发器与液体管路接触区域的液体发生烧干,阻断液体工质流向吸液芯,保证低温回路热管可靠启动、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回路热管。
背景技术
低温回路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低温传热元件,主要用于航天器热控、超导磁体冷却以及光学器件冷却等领域,能在冷源与被冷却器件之间有效地实现远距离传热、隔离振动和电磁干扰等。目前,传统的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冷凝器、气体管路和液体管路,它们组成一个封闭回路,向回路内充注的工质,在室温下为液态或者气液两相状态,该工质在回路内循环流动,通过气液相变进行高效传热。与传统回路热管相比,由于低温回路热管工作于更低的温度区域,所以有很多不同点:第一,低温工质在室温条件下为气态,在低温回路热管运行以前,必须一个额外的降温过程,经过漫长的时间,将大部分气态工质冷却为液态;第二,需要借助辅助手段、克服环境漏热影响,将冷凝器中产生的液态工质输送到蒸发器中;第三,低温工质热物性较差,如表面张力、汽化潜热较低,在蒸发器与液体管路连接位置附近更容易受热发生烧干,造成低温回路热管启动失败或运行失效;第四,为了使低温回路热管既能够在低温运行时具有足够液体,又要使回路内的压力在室温条件下达到安全要求,因此需要设置一个体积较大的气库。这些不同之处,给低温回路热管的设计、启动和运行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如何使低温回路热管从室温顺利冷却到低温下的工作温区,并且可靠地启动运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难题。现在主要有以下技术手段:第一,依靠重力辅助,在地面应用时,使低温回路热管的蒸发器位置低于冷凝器,冷凝器中形成的液体在重力辅助作用下流向蒸发器,将沿程管路和蒸发器冷却至工作温度,然后向蒸发器施加热负荷,启动低温回路热管;第二,设置次蒸发器,将次蒸发器串联在冷凝管路中间,以便于冷凝器中的液体尽快进入次蒸发器,加热次蒸发器,驱动冷凝液体逐渐向远端的主蒸发器流动,待主蒸发器被充分冷却以后,停止加热次蒸发器,然后再向主蒸发器施加热负荷开始启动过程;第三,设置二次回路,在原有回路基础上,增加一个循环回路,将次蒸发器、冷凝器和主蒸发器相连接,次蒸发器靠近冷凝器,待次蒸发器充分冷却以后进行加热,驱动液体工质沿着二次回路流向主蒸发器,当主蒸发器被冷却到工作温度以后,施加热负荷开始启动过程。
以上几种技术手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依靠重力辅助启动和运行的低温回路热管的应用环境严重受限,在水平状态或者抗重力状态无法工作;设置次蒸发器时,需要施加额外的加热能耗,而且这种低温回路热管降温过程缓慢;设置二次回路时,同样需要施加额外的加热能耗,同时导致低温回路热管的管路增多、结构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种低温回路热管,不需要重力辅助和额外能耗,就能够顺利完成降温过程、可靠启动、稳定运行。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液体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所述液体管路、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气体管路依次连通形成回路,于所述液体管路内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于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吸液芯,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一端伸入所述冷凝器内,另一端与所述吸液芯连接,且于所述液体管路上罩设有绝热过渡结构,所述绝热过渡结构一端与所述液体管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蒸发器,且所述绝热过渡结构的内壁与所述液体管路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03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过冷水制备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车载移动式蓄热储能热量容器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