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辅助输液管路的回路热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0337.4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3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雅楠;梁惊涛;陈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输液管路 冷凝器 回路热管 毛细结构 连通 液态工作介质 气体管路 液体管路 进气口 工作稳定性 持续提供 额外功耗 毛细作用 气体出口 热控设备 依次连通 重力辅助 出液口 进液口 抗重力 吸液芯 增设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热控设备,提供一种具有辅助输液管路的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液体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所述液体管路、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气体管路依次连通形成回路,还包括连通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的辅助输液管路,于所述辅助输液管路内设置第一毛细结构,于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吸液芯。本发明中增设辅助输液管路,且其内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可以借助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作用输送液态工作介质,不需要借助重力辅助、额外功耗就能够为蒸发器持续提供液态工作介质供给,保证回路热管启动的可靠性、抗重力工作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辅助输液管路的回路热管。
背景技术
回路热管是一种利用工作介质发生气液相变进行高效传热的热控设备,与传统热管相比,其毛细结构仅存在于蒸发器内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柔性金属薄壁管连接,工质流经金属薄壁管能够获得更小的流动阻力,并且能更好地在冷源与热源之间进行柔性连接,实现远距离传热、隔离振动和电磁干扰等,在航天、超导、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回路热管在运行前的启动过程,受位置状态的影响很大。在回路热管工作以前,当蒸发器低于冷凝器时,液态工质依靠重力辅助作用向蒸发端汇集,当蒸发器被加热时,随着液体的蒸发,液体管路的液体会不断地向蒸发器内补充,所以回路热管依靠重力辅助很容易启动。而在回路热管处于水平或抗重力状态时,不利于液体向蒸发器汇集,当蒸发器被加热时,吸液芯及其内部有限的液体蒸发以后,冷凝器中的液体很难通过具有光管结构的液体管路向蒸发器持续输送,造成回路热管启动困难或运行不稳定。尤其是工作于低温温区的回路热管,在室温条件下其内部工质全部为气态,在回路热管启动前,需要通过冷源将冷凝器中的液体冷凝为液体,更重要的是,需要将冷凝器中的液体输送到远距离之外的蒸发器中,回路热管才能够启动和运行,目前主要是借助次蒸发器、二次回路等方式解决降温过程液体输送和回路热管启动的问题,但是降温和启动过程缓慢,结构复杂,而且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因此,当回路热管要在水平状态或抗重力状态下应用时,需要探索将冷凝器中的液态工质向蒸发器连续输送的问题,使回路热管在正常工作之前能够可靠地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辅助输液管路的回路热管,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回路热管在水平状态或抗重力状态下启动不可靠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辅助输液管路的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液体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所述液体管路、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气体管路依次连通形成回路,于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吸液芯,还包括连通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的辅助输液管路,于所述辅助输液管路内设置第一毛细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全部或者部分占据所述辅助输液管路的轴截面上。
进一步地,于所述吸液芯内还设置有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连接,且所述吸液芯的毛细尺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度,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度。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输液管路与所述液体管路并联,且所述辅助输液管路与所述液体管路均连通所述吸液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为微槽、粉末、纤维、金属丝、泡沫金属、网状或者束状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吸液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吸液芯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有气道,所述气道连通所述气体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芯为杯状、筒状或板状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库,所述气库与所述气体管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03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通道阵列辅助驱动的回路热管
- 下一篇:饱和水-蒸汽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