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饭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8720.6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5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三条累;下峰实;渡边祥纪;黑崎秀行;今野幸彦;坂口修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家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青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饭锅 | ||
电饭锅包括有底状的内釜(4)和覆盖加热所述内釜的加热线圈(17)的主体(1)以及覆盖所述内釜的上方开口部的盖体(2)。附有端子(57A)、端子(57B)的引线(58A)、引线(58B)被固定在对加热线圈进行通电的加热基板(51A),作为保护加热线圈的保护材料(52),被分别设置为作为外壳的单元外壳下(61)和作为支架的单元支架。将连接引线(58A)、引线(58B)的端子(57A)、端子(57B)和加热线圈(17)的端子(69A)、端子(69B)的中间连接部(73)形成在单元外壳下(61),组合单元外壳下(61)和单元支架,形成来自冷却风扇(53)的送风通路(66)的壁面部(6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谋求覆盖内釜和加热单元主体的小型化的电饭锅。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饭锅为以下所述的构成:通过以用有底状的主体包围的方式覆盖已开口上方的有底状的内釜和,加热所述内釜的加热线圈等的加热单元,且用盖体覆盖内釜的上方开口部,从而加热在烹饪时和保温时被放入内釜的被烹饪物。
为了在所规定的时间内通电加热线圈,搭载了电路元件的加热基板被设置在主体的内部。在传统的电饭锅中,为了谋求加热线圈和加热基板的电性连接,在加热基板处设置端子台,在此连接来自加热线圈的端子(请参照专利文献1的连接部71和专利文献2的终端部28)。
另外,在传统的电饭锅中,为了有效地冷却发热的电路部件,在主体的底表面部设置了对主体的内部输送冷风的冷却风扇(请参照专利文献2的冷却风扇2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05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4952147号说明书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传统的电饭锅的构造中,需要用于将端子台安装在加热基板处的空间,因此不能实现加热基板的小型化和由此导致的不能实现主体形状的小型化。另外,由于加热基板仅将端子台设置在其它部位,因此必须新纳入为了保护所述端子台的构造。因此,仍然不能将主体形状小型化。
进一步,在传统的电饭锅的构成中,为了在主体的底表面部设置冷却风扇,则主体需要格外留出从冷却风扇的设置表面的高度部分。由此也不能实现主体的小型化。由于仅将冷却风扇设置在其它部位,因此不能用来自冷却风扇的送风有效地冷却被搭载在加热部件的电路部件。
在此,本发明的共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主体小型化的电饭锅;而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搭载在加热基板的部件的冷却效果的电饭锅。
发明内容
方案1的发明,一种具有有底状的内釜和覆盖加热所述内釜的加热单元的主体以及覆盖所述内釜的上方开口部的盖体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包含:加热基板,其对所述加热单元进行通电,和
引线,其附有端子且被固定在所述加热基板,和
保护材料,用于保护所述加热基板且含有外壳和支架,以及
冷却风扇,其将冷风输送到所述主体的内部;
所述外壳包含沿所述主体的左右方向所形成的第1竖壁和由所述第1竖壁的上端向所述主体的后方水平延伸的第1横壁,
所述支架包含,面向所述主体的后表面部,沿所述主体的左右方向所形成的第2竖壁和由所述第2竖壁的下端向所述主体的前方水平延伸的第2横壁,
将所述引线的端子和所述加热单元的端子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中间连接部被形成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第1竖壁的最下端;通过组合所述外壳和所述支架,进而形成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送风通路的壁面部。
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家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芝家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