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双密钥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8470.6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0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吴权;方雪明;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易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16 | 分类号: | H04L9/16;H04L9/14;H04L29/06;H04L9/32;H04L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钥 算法 动态加密算法 动态口令 动态的 客户端 双密钥 动态口令生成装置 单向散列算法 流媒体数据 标识信息 电路使用 动态密钥 加密处理 加密要素 接收用户 密钥提取 同步过程 系统网络 写入设备 有效保障 初始化 加解密 蓝牙锁 截取 黑客 加密 保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双密钥算法,其算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基于时钟原理的动态加密算法以及加密要素种子距阵;B、进行系统网络的初始化;C、动态密钥的保密同步过程、密钥提取生成、流媒体数据的加解密;D、客户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动态口令生成装置的标识信息和第一动态口令,并对第一动态口令采用单向散列算法进行加密。本发明采用基于时钟原理的动态加密算法,从而使每次的密钥都不同,同时每次生成一套动态的算法副钥,副钥和密钥再通过加密处理进一步生成一串18位数字的密钥,并把动态的两个密钥发送给客户端进行开启,由于此密钥只能使用一次,黑客截取后再写入设备,设备会无反映,有效保障了蓝牙锁电路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动态双密钥算法。
背景技术
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蓝牙是基于数据包、有着主从架构的协议,一个主设备至多可和同一微微网中的七个从设备通讯,设备之间可通过协议转换角色,从设备也可转换为主设备,所有设备共享主设备的时钟,分组交换基于主设备定义的、以312.5µs为间隔运行的基础时钟,两个时钟周期构成一个625µs的槽,两个时间隙就构成了一个1250µs的缝隙对,在单槽封包的简单情况下,主设备在双数槽发送信息、单数槽接受信息,而从设备则正好相反,封包容量可长达1、3或5个时间隙,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主设备都会从双数槽开始传输,从设备从单数槽开始传输,蓝牙核心规格提供两个或以上的微微网连接以形成分布式网络,让特定的设备在这些微微网中自动、同时地分别扮演主和从的角色。
数据传输可随时在主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进行,主设备可选择要访问的从设备,典型的情况是,它可以在设备之间以轮替的方式快速转换,因为是主设备来选择要访问的从设备,理论上从设备就要在接收槽内待命,主设备的负担要比从设备少一些,主设备可以与七个从设备相连接,但是从设备却很难与一个以上的主设备相连。
蓝牙锁电路的原理是:在电路中存在一个密钥,密钥以4位十六进制的数据形式存在,而开锁是APP或是带蓝牙的设备先查询到蓝牙锁电路,然后进行连接,从而取得服务和特征,最终与蓝牙电路建立数据通行通道,由于上述原理的操作全部是公开的,未有任意加密的过程,当黑客了解了通信的协议,特别是截取了密钥,便可通过以上过程轻易打开这个电路进行通行,因此,需要一个可使黑客无法进行使用且不断变化的密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动态双密钥算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动态双密钥算法,其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基于时钟原理的动态加密算法以及加密要素种子距阵;
B、进行系统网络的初始化;
C、动态密钥的保密同步过程、密钥提取生成、流媒体数据的加解密;
D、客户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动态口令生成装置的标识信息和第一动态口令,并对第一动态口令采用单向散列算法进行加密;
E、服务端以标识信息为索引,查询与动态口令生成装置对应的动态因子,将其作为当前动态因子以生成第二动态口令,并采用单向散列算法进行加密;
F、服务端验证加密后的第二动态口令与收到的加密后的第一动态口令是否相同;
G、相同,则将动态因子发送给客户端,且客户端每次生成一套动态的算法副钥;
H、副钥和密钥再通过加密进一步生成一串18位数字的密钥,并把动态的两个密钥发送给客户端进行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易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易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