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7481.2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7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恒;刘云;吴家宏;林达;冯怿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02 | 分类号: | H02J3/02;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混合 电网 控制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方法。该方法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所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包括可孤岛运行电网,该方法包括:在可孤岛运行电网中的设备为停机状态时,检测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的运行状况;根据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的运行状况,调整所述设备的工作模式,由此能够识别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故障之后可自愈的工况,并通过设备的自启动控制,实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在原有工作模式下的自恢复,提高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维护难度,增加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微电网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交直流用电设备日益增多,例如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计算机、打印机、录像机、电视机等,已经形成了交流设备和直流设备大量共存的局面。在独立的交流微电网或直流微电网中均需要多重交直流变换来满足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接入需求。
相关技术中,主换流器和直流部分储能换流器的运行方式和控制算法,需要在直流部分配置容量较大的储能,在离网情况下能够带起整个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目前,直流部分建设分布式光伏,一般配置小容量的分布式储能,交流部分往往配置有大容量储能,不利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推广应用。
此外,在并网或离网的切换过程中需要对主换流器、直流部分储能换流器以及各种分布式电源进行实时协调控制,而在实践中往往采用多个控制器协调完成,多个控制器间的通讯带宽及数据采集、处理延时的引入,会恶化并离网切换效果,甚至会导致切换失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自动化程度较低而造成的维护难度大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方法,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所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包括可孤岛运行电网,所述方法包括:
在可孤岛运行电网中的设备为停机状态时,检测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的运行状况;
根据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的运行状况,调整所述设备的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为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中的换流器,根据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的运行状况,调整所述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
在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无故障、不存在检修置位、且直流部分和交流部分均具有电压时,调整所述换流器由停机状态切换为恒功率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为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中的换流器,根据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的运行状况,调整所述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
在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无故障、不存在检修置位、且直流部分具有电压但交流分界开关断开造成交流部分不具有电压时,调整所述换流器由停机状态切换为恒压恒频工作模式,所述换流器用于为所述交流部分提供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为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中的储能单元,根据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的运行状况,调整所述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
在所述可孤岛运行电网无故障且不存在检修置位时,调整所述储能单元由停机状态切换为下垂控制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还包括并网开关,所述并网开关设置有第一孤岛保护装置,所述第一孤岛保护装置设置的保护时间为第一时间,所述第一时间大于交流配电网的断路器的重合闸时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交流配电网的断路器的断开时间达到所述第一孤岛保护装置设置的保护时间时,所述并网开关断开,以使得所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与所述交流配电网离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7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