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用户习惯的脸部护肤品推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5928.2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9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美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肤品 云服务器 维度属性 用户习惯 人脸图像 人脸图像处理 关联 脸部皮肤 皮肤护理 用户体验 用户终端 远程连接 自主选择 合适性 上传 排序 采集 反馈 帮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用户习惯的脸部护肤品推荐方法,属于皮肤护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采集人脸图像并上传至云服务器中;云服务器根据人脸图像处理得到脸部皮肤状态的所有第一维度属性;云服务器根据关联于人脸图像的所有第一维度属性、每个护肤品的所有第二维度属性以及每个护肤品的所有第三维度属性,分别处理得到关联于每个护肤品的推荐指数;云服务器根据推荐指数由高至低对所有护肤品进行排序,选择前N个护肤品形成一推荐结果并反馈至远程连接云服务器的用户终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合用户习惯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护肤品,解决用户自主选择困难的问题的同时提升护肤品选择的合适性和准确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用户习惯的脸部护肤品推荐方法。
背景技术
另外,不管是按照自身习惯还是其他使用者的推荐,并没有科学的方法来评定脸部护肤品的使用效果,使用者根据自身体验来评定存在一定的误差,比如,皮肤的细微改善使用者并不能准确的发现。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的皮肤状况,越来越多的针对皮肤状况的保养产品也在市场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女性尤其会关注脸部的皮肤状况,例如眼角是否有皱纹、面部是否有法令纹等,并且会根据这些皮肤状况选择使用不同的保养和护肤的产品。
目前人们选择脸部护肤品的方式通常是根据经验或者其他使用者的推荐,例如喜欢沿用自己常用的品牌,根据自身的皮肤状况从网上查询对应的品牌推荐,或者根据同事和朋友的推荐选用新的品牌等,这种护肤品推荐的方式只是基于对脸部皮肤的比较粗略的认识,并没有针对皮肤精准地去推荐和使用相应的护肤品。并且,即使用户一直沿用某品牌某类型的护肤品,其脸部皮肤状况也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并非一直沿用的护肤品就是最适合用户脸部皮肤的护肤品。换言之,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人们通常按照自身的习惯以及其他使用者的人为推荐来选择脸部护肤产品,并没有一种在结合用户习惯的同时,真正根据脸部皮肤进行判断并推荐的较为精准的推荐方法来帮助用户进行选择。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结合用户习惯的脸部护肤品推荐方法的技术方案,旨在结合用户习惯的同时,通过检测脸部皮肤状态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护肤品,解决用户自主选择困难的问题的同时提升护肤品选择的合适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一种结合用户习惯的脸部护肤品推荐方法,其中,预先将用户的脸部皮肤状态定义为包括多个第一维度属性,每个所述第一维度属性用于表示所述脸部皮肤状态的一个分类,以及
于一云服务器中针对每个所述护肤品预先设定多个第二维度属性,所述第二维度属性与所述第一维度属性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维度属性用于表示所述护肤品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维度属性所表示的一类所述脸部皮肤状态的改善效果;
于所述云服务器中针对每个所述护肤品预先设定多个第三维度属性,所述第三维度属性与所述第一维度属性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三维度属性用于表示所述护肤品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维度属性所所示的一类所述脸部皮肤状态的用户使用频率;
还包括:
步骤S1,采用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得到用户人脸的人脸图像,并上传至远程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所述云服务器中;
步骤S2,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人脸图像处理得到所述脸部皮肤状态的所有所述第一维度属性;
步骤S3,所述云服务器根据关联于所述人脸图像的所有所述第一维度属性、每个所述护肤品的所有所述第二维度属性以及每个所述护肤品的所有所述第三维度属性,分别处理得到关联于每个所述护肤品的推荐指数;
步骤S4,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推荐指数由高至低对所有所述护肤品进行排序,选择前N个所述护肤品形成一推荐结果并反馈至远程连接所述云服务器的用户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美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美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5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动态二维码的限时评价方法
- 下一篇:用于有偿共享信息的收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