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的雨刮装置及设计方法、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4015.9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7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张进明;孙灿;高志强;魏友洪;常宇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34 | 分类号: | B60S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胡影 |
地址: | 10013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装置 设计 方法 具有 | ||
1.一种车辆的雨刮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刮片在风挡玻璃上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
S2、确定主刮杆转轴的位置并根据整车条件确定副刮杆转轴的位置范围;
S3、根据主刮杆头部和副刮杆头部之间的距离限定主刮杆头部和副刮杆头部与所述刮片的位置关系;
S4、根据几何关系建立约束关系,求解主刮杆长度和副刮杆长度,获取主刮杆头部和副刮杆头部与所述刮片的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车辆的雨刮装置的设计方法得到的车辆的雨刮装置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在车辆上;
主刮杆,所述主刮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相连且由所述驱动件驱动;
副刮杆,所述副刮杆的一端可枢转地与车辆盖板相连;
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主刮杆和所述副刮杆相连以使所述副刮杆由所述主刮杆带动;
刮片,所述刮片分别可枢转地设在所述主刮杆和所述副刮杆的另一端以由所述主刮杆和所述副刮杆驱动在前风挡玻璃上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雨刮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设在所述刮片上,所述主刮杆与所述副刮杆分别与所述连接头可枢转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雨刮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刮片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刮杆的一端可枢转地相连;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副刮杆的一端可枢转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雨刮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轴线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雨刮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刮杆包括:
直杆部,所述直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
曲杆部,所述曲杆部形成为L型,所述曲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直杆部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曲杆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可枢转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雨刮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刮杆包括:
第一副杆,所述第一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
第二副杆,所述第二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副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副杆的另一端能够可枢转地与车辆盖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雨刮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刮杆的一端与所述刮片通过第一转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主刮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通过第二转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副刮杆的一端与所述刮片通过第三转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副刮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可枢转地与车辆盖板相连,且所述第四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雨刮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四转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雨刮装置的设计方法得到的车辆的雨刮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401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