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阵列的IV特性曲线扫描与参数辨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3455.2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1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聪;林文城;吴丽君;林培杰;程树英;郑茜颖;吴勇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50/10 | 分类号: | H02S50/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薛金才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阵列 特性曲线 扫描 参数辨识系统 数据采集模块 扫描模块 无线传感网络 标准条件 存储模块 动态电容 辅助检测 混合算法 模型参数 曲线拟合 曲线扫描 曲线转化 人工检测 实时在线 显示模块 阵列输出 单纯形 低功耗 光照度 汇流箱 上位机 辨识 采样 串级 光伏 充电 户外 存储 传输 携带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阵列的IV特性曲线扫描与参数辨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光伏阵列IV特性曲线扫描模块、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对光伏阵列的温度和光照度进行采样,并通过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传输给光伏阵列IV特性曲线扫描模块,基于动态电容充电方法进行IV特性曲线扫描,检测阵列输出电流和电压并存储;将扫描到的IV曲线转化为标准条件下(STC)的IV曲线,利用ABC‑NM单纯形混合算法进行IV曲线拟合,准确辨识光伏模型参数。本发明系统既能携带至户外,以辅助检测人员对光伏阵列进行人工检测,又能放置于汇流箱,与上位机连接实现实时在线的组件级和组件串级的分布式光伏阵列IV曲线扫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阵列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阵列的IV特性曲线扫描与参数辨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光伏面板是一种必须长期处在室外环境下的发电装置。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光伏面板的性能不仅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下降,而且会受到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故障。故障的存在会造成整个系统的低效率运行并且加速光伏面板的损坏,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火灾,造成社会财产损失,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对光伏阵列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特性电压、电流数据的采集、建模、参数提取、参数分析归类是快速故障检测、保障光伏发电系统安全、评估系统性能、改进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的基础。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对光伏阵列I-V特性曲线测试技术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的测试方法有:可变功率电阻器测试法、可变电子负载测试法和动态电容充电测试法。可变功率电阻器测试法是通过手动改变电阻器的阻值,并同时利用电流和电压表进行电流、电压数据的人工读取,将采集到的数据按时序排列,便得到光伏组件的伏安特性曲线。该方法原理简单,但测试过程繁琐,耗时耗力、手动控制无法使电阻的阻值连续、准确变化,所得到的I-V曲线精确度和光滑度都较低。可变电子负载法是将运行在线性区域的功率晶体管(例如IGBT和MOSFET)作为可变负载,通过控制栅极驱动电压来改变晶体管的导通程度,通过连续采样,就能准确获取光伏组件I-V特性曲线。可是因为安全工作区的限制,功率晶体管只能承受几毫秒的高功耗,它只适用低功耗的光伏组件I-V曲线测量,对于光伏阵列的I-V测量应用,功率晶体管很容易烧坏。因此,基于功率晶体管的可变电子负载方案的鲁棒性非常有限。
一旦获得I-V曲线,可以容易地提取一些简单的光伏阵列电气参数(包括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最大功率点电压(Vmpp)和电流(Impp)以及填充因子(FF)等等),结合测量的温度和光照度,确实可以很方便地检查出光伏阵列的运行状态。然而对于前端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的改进、如何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光伏阵列性能更详细地评估以及更深层次、更便捷性的光伏阵列故障诊断,除了这些简单电气参数以外,还需要光伏内部模型参数,而目前市场上的光伏组件往往没有提供这些内部参数。因此,光伏模型参数辨识近年来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传统光伏模型参数提取的方法主要局限于近似解析法和数值求解法。近似解析法利用微分求导,在不同程度假设和简化模型的前提下,分析处理I-V特性方程,进而近似求出模型的未知参数值。尽管方法容易理解,计算不难,但其计算精度很大程度上受I-V特性曲线部分关键点的影响,若关键点的采样数值有微小变化,模型参数则出现很大偏差。数值求解法利用数值算法对所有实测电压电流数据进行拟合,参数提取的精度相对稳定并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受限于所选择的数值算法,存在着收敛性不确定,计算量较大等缺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光伏模型的参数提取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如人工神经网络、混沌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等。其特点是利用搜索、替代、迭代逐步减少误差,使参数的值逼近最优解。这些算法在参数辨识精度方面相比于传统方法有了很大提升,并且通过参数优化,基本能解决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因此,高效人工智能算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运用。本发明也采用高效人工智能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34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组件灰尘遮挡检测系统
- 下一篇: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