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溉用秸秆管道在线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2655.6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7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仵峰;仵迪;宰松梅;魏义长;张硕硕;冯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N5/02 | 分类号: | B27N5/02;B27N1/02;B27L11/02;F16L1/024;E02B1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45001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溉 秸秆 管道 在线 成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灌溉用秸秆管道在线成型机,成型机从前向后运动,包括原料加工部和开沟成管部,原料加工部包括旋转切刀和收集网,收集网后端入料口与高速旋转切刀相对应;开沟成管部设置在高速旋转切刀前侧,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后侧下端用于在地面开沟的开沟器,在支架前侧固定设置有成管管道,成管管道上部竖直设置,下部靠近地面与地面平行,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收集网前端出料口与开口相对应,上部上端设置有压实器,压实器上方设置有驱动其向上、向下运动的弹簧、第一驱动机构,下部前端部处设置有成管器,成管器上设置有刀片。秸秆管道具备灌溉和排水双重功能,管道生产实现了原料收集、现场加工、管道铺设一次机械化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秸秆管道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溉用秸秆管道在线成型机。
背景技术
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11年底,全国灌溉面积达到6800万hm2(10.02亿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为6146.7万hm2(9.22亿亩),灌溉面积首次超过了耕地面积的一半。然而在已有的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面积不足40%,高效节水灌溉(喷灌、微灌和高标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的简称)还不到15%,喷灌、微灌面积不足6%。要知道,在以上灌溉形式中,除了喷灌、微灌,田间绝大部分仍然是地面灌,也就是常说的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旦干旱,就暴露了现有农田水利的不足,尤其是高效节水技术的发展与生产的需求差距较大。
农田灌溉机械化程度低是灌溉技术推广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短腿。在农田灌溉中,除了部分微灌、喷灌系统以外,整体上还处于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阶段,多数灌水技术(如打畦、人工移管、启闭阀门等)还离不开繁重的人力劳动,这也是现阶段多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而不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土壤基础地力是作物优质、高产的基础,甚至有人说土壤基础地力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农作物秸秆中都含有一定的碳、氮、磷、钾等多种元素,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以抢农时、抢积温,还避免了因腐烂、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等问题,在抗旱保墒、减少化肥用量和节约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是提高土壤基础地力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现有灌排管道情况,一般是分别布设,即灌溉管道与排水管分别布设,灌溉管道由内向外供水,而排水管采用多孔管等,二者压力不同、材质上多为塑料管道(PVC、PE等)、鼠道是在现有土地基础上,用鼠道犁在地下拉出一道孔洞,起到排水作用。鼠道结构不稳定,尤其是过水后易塌,影响排水效果。
目前市场上有将秸秆当成管道生产的一种成份的技术,但在生产过程中,秸秆变性,不再是秸秆,且秸秆由于塑料的包裹不能与自然接触,难以分解还原到土壤中。生产机械多是工厂化作业,即在塑料厂内生产出各种管材,然后再拉到田间按设计进行布设。布设过程有人工,也有机械,市场上尚无把原材料通过现场加工,一次性完成机械化施工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溉用秸秆管道在线成型机,管道以秸秆和土为主要原料,具备灌溉和排水双重功能,管道生产时便于在农田里现场取材,收集原材料,实现了原料收集、现场加工、管道现场铺设一次机械化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2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