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氟龙耐高温双面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0902.9 | 申请日: | 201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3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建珍 |
主分类号: | C09J127/18 | 分类号: | C09J127/18;C09J163/00;C09J161/06;C09J183/04;C09J161/00;C09J11/04;C09J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双面胶 双面胶 特氟龙 聚全氟乙丙烯 马铃薯淀粉 二氧化硅 丙三醇 胶黏剂 特氟隆 增黏剂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粉末 丁二醇乙醚 耐高温性能 玻璃纤维 使用寿命 耐酸碱 软化性 氧化铜 增稠剂 增塑性 粘合度 潮气 保证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氟龙耐高温双面胶,包括(按重量组分计):特氟隆20‑35份、聚全氟乙丙烯20‑35份、丁二醇乙醚5‑20份、环氧树脂2‑5份、胶黏剂2‑10份、增黏剂2‑6份、玻璃纤维1‑5份、二氧化硅1‑4份、过氧化铜0.5‑3份、马铃薯淀粉1‑4份、丙三醇1‑6份,余量为PET基材,本发明采用在特氟龙耐高温双面胶中增加增黏剂和胶黏剂的方式,加强了增塑性和软化性,二氧化硅起到耐酸碱的作用,特氟隆、聚全氟乙丙烯以及玻璃纤维粉末相混合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能,马铃薯淀粉可作为增稠剂,保证了双面胶的粘合度,丙三醇能够空气中吸收一定的潮气,保证了双面胶不会干裂,增加了双面胶的使用寿命,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高温双面胶领域,具体为一种特氟龙耐高温双面胶。
背景技术
铁氟龙高温胶带具有不粘性、耐高、低温性,产品长期使用耐温达260℃,耐腐蚀性、低摩擦、耐磨损性、抗湿性、高绝缘性,铁氟龙高温胶带主要用于电线电缆工业的绝缘包层、电氧工业的绝缘衬里、用于纺织、食品、药品、木材加工等部门作为绝缘高温材料,彩印包装机、塑料编织拉丝机微波干燥、各种传送带及服装烫粘封压包装行业的各种制袋机,封口机的热压封口端面等方面,但它在使用时再耐高温方便仍存在一定性的缺陷。
现有技术参考:中国发明CN106147662A
中国发明CN103788901B
中国发明CN104371567A
中国发明CN107245311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氟龙耐高温双面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特氟龙耐高温双面胶,包括(按重量组分计):特氟隆20-35份、聚全氟乙丙烯20-35份、丁二醇乙醚5-20份、环氧树脂2-5份、胶黏剂2-10份、增黏剂2-6份、玻璃纤维1-5份、二氧化硅1-4份、过氧化铜0.5-3份、马铃薯淀粉1-4份、丙三醇1-6份,余量为PET基材。
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由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或多元醇的缩聚产物中的至少两种组成。
优选的,所述胶黏剂由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甲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和呋喃树脂中的至少四种相组成。
优选的,所述增黏剂由松香类树脂、古马隆-茚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酚醛树脂、二甲苯树脂、增塑剂和软化剂中的至少七种相组成。
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由研磨机研磨成直径为200-500um的颗粒状物质。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硅呈无定形的白色粉末状,所述过氧化铜呈黄褐色固体,所述PET基材为PET高温胶带。
优选的,所述特氟龙耐高温双面胶包括(按重量组分计):特氟隆20份、聚全氟乙丙烯20份、丁二醇乙醚10份、环氧树脂5份、胶黏剂10份、增黏剂5份、玻璃纤维5份、二氧化硅4份、过氧化铜3份、马铃薯淀粉4份、丙三醇6份,余量为PET基材。
优选的,所述特氟龙耐高温双面胶包括(按重量组分计):特氟隆27份、聚全氟乙丙烯27份、丁二醇乙醚5份、环氧树脂4份、胶黏剂8份、增黏剂4份、玻璃纤维4份、二氧化硅3份、过氧化铜2份、马铃薯淀粉3份、丙三醇5份,余量为PET基材。
优选的,所述特氟龙耐高温双面胶包括(按重量组分计):特氟隆30份、聚全氟乙丙烯30份、丁二醇乙醚7份、环氧树脂3份、胶黏剂3份、增黏剂3份、玻璃纤维2份、二氧化硅2份、过氧化铜2份、马铃薯淀粉2份、丙三醇2份,余量为PET基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建珍,未经姚建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09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