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雾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0119.2 | 申请日: | 2018-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0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端阳;曾尧圣;陈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薛晓伟;袁海江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端连接 油雾分离装置 过滤装置 排风管 油雾收集装置 加工机床 控制装置 回风管 送风管 回风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雾分离装置。所述油雾分离装置包括油雾收集装置以及回风控制装置。所述油雾收集装置包括送风管、过滤装置及排风管。所述送风管一端连接加工机床,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排风管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回风控制装置包括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一端连接所述排风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工机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床加工的油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控机床的油雾过滤收集方式,通过在数控机床顶部加装油雾收集装置,将数控机床内含油雾的空气经油雾收集装置过滤后排放至车间内,油雾收集装置的过滤器一般采取初效、中效、高效多级过滤,分别过滤不同直径的油雾颗粒,一般经过高效过滤后仍有5%-10%的油雾不能滤除,主要为直径在0.1-1微米的油雾液滴。实际操作过程中,受维护成本限制,高效过滤器维护更换不及时,仍有较多的油雾排放至车间内,而直径在0.1-1微米的油雾液滴容易被吸入人体肺部,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其油雾分离成本低,且油雾分离效率高,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包括油雾收集装置以及回风控制装置,所述油雾收集装置包括送风管、过滤装置及排风管,所述送风管一端连接加工机床,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排风管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回风控制装置包括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一端连接所述排风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工机床。
本发明油雾分离装置利用所述回风控制装置的循环过滤功能,减少了油雾的排放,减轻了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工作负荷,延长了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的油雾分离装置运用在加工机床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油雾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图1为油雾分离装置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油雾分离装置100连接加工机床200的出风口。其中,所述加工机床200可以是但不限于计算机数值控制工具机(CNC)、精雕机等。所述油雾分离装置100还与所述加工机床200的回流管(图未示)连接,所述油雾分离装置100收集的液态油可通过所述回流管再次回流到所述加工机床200内,可供二次使用。
具体地,所述油雾分离装置100包括油雾收集装置10以及回风控制装置20。所述油雾收集装置10设置在所述加工机床200的顶部。所述油雾收集装置10包括一个送风管12、一个过滤装置14及一个排风管16。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送风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工机床200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4。所述过滤装置14包括一初效过滤器142、一间隔结构143、一离心风机144、一圆筒滤材146以及一中效过滤器148。
所述初效过滤器142是指能过滤直径5微米以上液滴的过滤器。所述初效过滤器142靠近所述送风管12设置,其包括一挡板式分离器1422以及一金属丝滤网142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式分离器1422靠近所述送风管12的出气端,所述金属丝滤网1424远离所述送风管12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01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