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原油脱硫的吸附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7982.2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7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10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剂 过渡金属 原油脱硫 虎尾兰 制备 无机氧化物负载 三甲氧基嘧啶 柠檬酸 聚四氟乙烯 活性炭粉 聚乙烯醇 可溶性盐 硅藻土 碳酸钠 提取液 氧化锌 重量份 氧化铝 硫容 脱硫 戊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原油脱硫的吸附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藻土28‑42份、聚乙烯醇15‑20份、碳酸钠3‑6份、活性炭粉16‑24份、丁戊醇6‑12份、过渡金属可溶性盐5‑10份、聚四氟乙烯10‑16份、氧化锌4‑8份、氧化铝5‑10份、三甲氧基嘧啶1.2‑2.5份、柠檬酸2‑4份和虎尾兰7‑10份。本发明还公布了该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通过将无机氧化物负载过渡金属并且与虎尾兰提取液等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制备的吸附剂硫容大、对硫的选择性好、脱硫深度高,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油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原油脱硫的吸附剂。
背景技术
原油是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原油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与功能,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 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原油的问题在于它含有几百种不同类型的烃,并且这些物质全部混合在一起,需要把不同种类的烃分离开来,以提炼出其中的有用物质。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原油中的硫多以有机硫化物和硫化氢的形式存在,有机硫化物是以硫醚、噻吩、硫醇等形式存在,原油中的硫必须从原油中除去,否则会对后续产品的性能产生影响,但是现有用于原油中脱硫方法的脱硫效果还达不到人们的预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原油脱硫的吸附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原油脱硫的吸附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藻土28-42份、聚乙烯醇15-20份、碳酸钠3-6份、活性炭粉16-24份、丁戊醇6-12份、过渡金属可溶性盐5-10份、聚四氟乙烯10-16份、氧化锌4-8份、氧化铝5-10份、三甲氧基嘧啶1.2-2.5份、柠檬酸2-4份和虎尾兰7-1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过渡金属可溶性盐采用二价或者三价过渡金属的硝酸盐和硫酸盐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活性炭粉的粒度为80-120目,硅藻土的粒度为60-90目。
所述用于原油脱硫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虎尾兰烘干并且在室温下碱液浸泡预处理,将浸泡后的虎尾兰放入微波处理器,微波萃取5-10分钟,把微波萃取液加入闪式提取器进行破碎提取和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将浓缩液加乙酸乙酯萃取除杂,得到虎尾兰提取液;
步骤二,将柠檬酸、过渡金属可溶性盐、氧化锌、氧化铝和催化剂充分混合,然后在120-280摄氏度下反应3-5小时,将反应产物在426-515摄氏度下煅烧3-5小时,得到第一产物;
步骤三,将硅藻土和活性炭粉加入聚乙烯醇中并且混合均匀,得到聚乙烯醇溶液,将聚四氟乙烯、三甲氧基嘧啶和碳酸钠混合研磨,然后加入聚乙烯醇溶液并且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步骤四,将虎尾兰提取液、第一产物和第一混合溶液混合并且在70-85摄氏度下密封搅拌50-70分钟,然后加入丁戊醇并且进行超声处理30-45分钟,得到半成品;
步骤五,将半成品置于加热炉中,在惰性气氛中以8-10摄氏度/分钟的速率升温至320-380摄氏度并且保温2-3小时,再以12-15摄氏度/分钟的速率升温至520-600摄氏度并且保温6-9小时,自然冷却即可得到成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中微波萃取的功率为350-600W,步骤三中的研磨温度为140-180摄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79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