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与铝翼管紧密复合的导热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7520.0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2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士钦;周金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格瑞特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6 | 分类号: | C08L51/06;C08L23/14;C08K13/04;C08K7/06;C08K3/04;C08K5/14;C08K5/20;F28D21/00;C09K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陈炳炎 |
地址: | 31547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翼管 紧密 复合 导热 材料 | ||
一种能与铝翼管紧密复合的导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下述组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暖散热器的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与铝翼管紧密复合的导热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水媒采暖用的散热器多采用铁、钢、铝、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存在易锈蚀、易结垢、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虽然也有塑铝复合型散热器面市,塑管作为散热器内层水道,铝合金翼管作为散热终端件,这种塑铝复合散热器虽然解决了纯金属散热器的锈蚀、结垢、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但是内层塑管和铝合金翼管难以紧密复合,并且随着采暖工作中材料发生的热胀冷缩,使得塑管和铝合金翼管发生分层,导致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严重衰减。如现有专利(申请号: 201010001190.0)公开的一种塑管为注塑成型,其长度规格均受塑料模具限制,长度超过1米的立管,脱模后会弯曲变形,导致立管偏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而另一项专利(申请号:201110047424.X)公开的技术中,虽采用了管材挤出,但此种材料含大量石墨,在造粒过程或存放中会吸收大量水分,且无法通过管材挤出机的烘料斗烘干,这样的材料直接挤出形成的管材会产生大量气孔,一方面影响材料导热性能,另一方面降低了管材的承压性能,无法长期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与铝翼管紧密复合的导热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下述组分:
一种制备能与铝翼管紧密复合的导热材料的方法,步骤如下:
S1:将聚丙烯、石墨、碳纤维、丙烯酸、过氧化二异丙苯、二甲基乙酰胺、抗氧剂放入密炼机中,炼混至100-150℃时,停止加热继续混炼10分钟;
S2:再将上述混合物再放入双螺杆造粒机,双螺杆造粒机一至十段温度设置分别为240℃、200℃、200℃、195℃、195℃、190℃、190℃、185℃、185℃、180℃,机头温度控制在235-250℃,挤出的条料经水槽冷却,风机吹干,切成粒料;
S3:上述粒料在制备管材之前,必须经高速搅拌机搅拌加温至95-115℃,充分去潮,此方法解决了管材挤出机的烘箱料斗无法去潮的问题;
S4:经去潮后的粒料无须冷却即可置入管材挤出机中挤出管材,上述粒料如冷却24小时后则必须重新搅拌去潮;
S5:在管材挤出时,挤出机主机温度一到四段分别控制在170℃、180℃、190℃、195℃,模具一到四段温度分别控制在195℃、185℃、175℃、170℃,口模温度控制在170℃;
S6:原料经口模挤出,进入定径套真空定型,喷淋冷却,牵引速度设定为5米/ 分钟,切割长度为2-4米。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丙烯酸、过氧化二异丙苯、二甲基乙酰胺的共同作用,增加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粘性与延展性,使得聚丙烯与金属钢、铜、铝等金属粘结,从而实现此管材具有与铝合金翼管粘合的性能,管材插入铝合金翼管,经高频加热焊接,使管材与铝合金翼管复合为一体,此塑铝复合翼管内部为非金属导热材料,隔绝了供暖水对铝合金的破坏;而铝合金又能保护导热塑管受到外力破坏,以此突破了金属供暖散热器因国内供暖水质酸碱成份复杂而无法长期使用的瓶颈,也解决了复合型供暖散热器水道和铝翼管易分层而导致导热性能衰减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例一:聚丙烯50份,石墨25份,碳纤维10份,丙烯酸1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1份,二甲基乙酰胺0.5份,抗氧剂1份。以上组份原料放入密炼机中,炼混至100-150度时,将此混合物再放入双螺杆造粒机中制备成粒料。此粒料经高速搅拌机充分去潮,方可置入管材挤出机中挤出管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格瑞特暖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格瑞特暖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75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