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胶壳自动压字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6204.1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4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邓君;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9/02 | 分类号: | B29C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压气缸 下模 自动压字机 输送机构 胶壳 配电控制箱 顶升气缸 上模升降 上下对齐 字模机构 电池 活塞杆 支架板 治具 人工成本 生产效率 依次设置 组件配合 上端 热吹风 冷压 上模 下端 | ||
本发明涉及自动压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胶壳自动压字机,它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机构和配电控制箱,所述输送机构上方于机架上依次设置有热吹风机构、冷压机构和压字模机构,且输送机构上放置有治具组件,所述压字模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支架板、设置于支架板上的下压气缸、设置于机上与下压气缸上下对齐的下模顶升气缸,所述下压气缸的活塞杆下端连接有上模升降座,所述上模升降座的下部设置有与治具组件配合的上,所述下模顶升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有与上模上下对齐的下模,所述下压气缸和下模顶均与配电控制箱连接;生产效率更高的、人工成本更低的电池胶壳自动压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压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胶壳自动压字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制造行业竞争的加激,各领域生产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其中的人工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目前一种新型电池胶壳17结构如图11所示,它由胶壳头部60和胶壳尾部61组成,胶壳头部60为半圆弧形壳状,胶壳尾部61开有缺口,现有的电池胶壳17外壁印字生产工作流程是采用人工的方式上料,因要防止料在定位时发生晃动,压字模具位开了一条定位槽,这样人工上料时把料放入槽内,还要靠人手的感觉料有没有到位,增加了上料的时间与难度,卸料时由于压字模具较深,用人工取料不是很顺畅,同时由于人工放料会出现放不平的现象,这样压出来的字就会深浅不一从而报废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更高的、人工成本更低的电池胶壳自动压字机。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胶壳自动压字机,它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机构和配电控制箱,所述输送机构上方于机架上依次设置有热吹风机构、冷压机构和压字模机构,且输送机构上放置有治具组件,所述压字模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支架板、设置于支架板上的下压气缸、设置于机架上与下压气缸上下对齐的下模顶升气缸,所述下压气缸的活塞杆下端连接有上模升降座,所述上模升降座的下部设置有与治具组件配合的上模,所述下模顶升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有与上模上下对齐的下模,所述下压气缸和下模顶升气缸均与配电控制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所述上料轨道左端设置有与下料轨道配合的驱动机构、右端设置有与下料轨道配合的过料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上料轨道配合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套设有与输送带配合的主动轮,并且主动轴的末端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设置在下料轨道上的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同轴心上设置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套设与下料输送带配合的从动轮,所述下料轨道出口处设置有阻挡板,所述电机与配电控制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治具组件包括治具底板、设置在治具底板上与产品配合的治具主体,所述治具主体右端设有圆弧形的卡料块一、左端设有矩形的卡料块二,所述卡料块一的正下方于治具底板上开设有与下模穿插配合的通孔一,所述治具底板底部贯穿开设有定位孔、左右两侧面开设有“U”形的阻挡槽。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分别于热吹风机构、冷压机构、压字模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与治具组件配合的顶升定位机构,所述顶升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二顶升气缸,所述第二顶升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开设有与下模穿插配合的通孔二,并且第二定位板上表面设置有与定位孔配合的治具定位销,所述第二顶升气缸与配电控制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定位机构右侧于机架上设置有与治具组件配合的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第一顶升气缸,所述第一顶升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有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与阻挡槽配合的阻挡定位销,所述第一顶上气缸与配电控制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62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扩口钳
- 下一篇:微多孔塑料膜的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