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东茛菪碱作为有毒蜂蜜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在鉴别有毒蜂蜜中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3018.2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7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术鹏;张静;张金振;李熠;周金慧;金玥;袁媛;王鹏;赵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璐 |
地址: | 10009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蜜 曼陀罗 生物标志物 阿托品 蜜蜂 样本 鉴别 检测参数 检测分析 生命健康 食品安全 现实意义 前处理 应用 认知 诊断 检测 人群 优化 发现 健康 维护 研究 | ||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领域,具体公开了东茛菪碱作为有毒蜂蜜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在鉴别有毒蜂蜜中应用。本发明经研究发现,常规认知中曼陀罗的有毒物质阿托品在曼陀罗源蜂蜜中的含量并不高,反而是东茛菪碱在毒性和含量上均超过阿托品成为曼陀罗源有毒蜂蜜的关键致毒成分,因此东茛菪碱尤其适用于曼陀罗源有毒蜂蜜的识别和鉴定,以及蜜蜂中毒人群的确证性诊断。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蜂蜜样本中东茛菪碱的UHPLC‑Q Exactive plus检测分析方法,并对蜜蜂样本的前处理条件和检测参数进行了优化。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毒蜂蜜的生物标志物和检测方法,对保护蜂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维护蜜蜂消费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领域,具体地涉及东茛菪碱作为有毒蜂蜜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在鉴别有毒蜂蜜中应用。
背景技术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存储在蜂巢中食物。蜂蜜属于传统的天然甜味食品,除了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之外,还含有多种黄酮类、酚酸类、维生素、氨基酸及多种人类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美容、养颜、安神等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然而,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陆续爆发了多起蜂蜜中毒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7年,四年期间我国一共爆发了13起蜂蜜中毒事件,涉及的中毒人群高达95人,致人死亡的有15人,致死率高达15.8%,蜂蜜中毒事件对我国危害严重,已经属于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曼陀罗属于茄科的一年生草本有毒开花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由于曼陀罗具有一定药用和观赏价值,催生了一些曼陀罗的大规模种植基地。曼陀罗作为已知的有毒蜜源植物,在其盛花期,当其它蜜源植物匮乏,曼陀罗成为优势蜜源植物时,蜜蜂便会采集曼陀罗的花蜜酿制有毒蜂蜜。人一旦误食,便会发生中毒反应。有关曼陀罗蜂蜜中毒事件在国内外均有相关报道,但是对于相关识别和鉴定方法缺乏系统的研究。
目前,曼陀罗源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物质基础尚不清楚。根据现有技术对曼陀罗的报道,人们普遍认为,阿托品为曼陀罗有毒蜂蜜发挥毒性的重要成分(刘炳仑.我国14种有毒蜜源植物及其花粉形态(二).蜜蜂杂志,1995(03):23~25)。然而本发明发明人经过对曼陀罗源有毒蜂蜜的大量研究发现,有毒蜂蜜中的阿托品含量仅为0.21-1.34mg/kg,并不足以成为蜂蜜致毒的关键。因此,急需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阐明曼陀罗源有毒蜂蜜的物质基础,找出其生物标志物,并建立有毒蜂蜜的鉴别和检测方法。这对于保障蜂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维护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当前采用花粉形态鉴别法识别和鉴定曼陀罗有毒蜂蜜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液相串联质谱技术,识别和鉴定出了一种曼陀罗有毒蜂蜜的生物标志物(东茛菪碱),并采用UHPLC-HRMS建立了蜂蜜中东茛菪碱的检测方法,用于曼陀罗有毒蜂蜜的识别与鉴定以及蜂蜜中毒人群的快速诊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建立了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进行识别和鉴定蜂蜜样本中阿托品类生物碱的方法。该方法采用UHPLC-Q Exactive Plu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高分辨静电轨道阱)进行检测曼陀罗的花蜜及有毒蜂蜜,通过查看图谱,采集的数据由软件CD2.0进分析处理,共识别和鉴定出了四种阿托品类生物碱,其中包含茛菪碱、山茛菪碱、东茛菪碱及N-去甲基山茛菪碱,其中东茛菪碱的含量最高,占到总生物碱的90%以上。鉴于东茛菪碱的高毒性(LD50<1.0mg/kg B.W.小鼠口服)及其在曼陀罗有毒蜂蜜中的高含量,将其作为曼陀罗有毒蜂蜜的生物标志物。东茛菪碱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30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