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小型无人机空中阻拦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0345.2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8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沈观清;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观清;春燕 |
主分类号: | B64U70/30 | 分类号: | B64U7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小型 无人机 空中 阻拦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小型无人机空中阻拦回收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带有多能量吸收点的回收架、带有多能量吸收点的缓冲装置、带有软件控制和硬件设备的回收导引装置;所述的能量为冲击能;所述回收架、缓冲装置、回收导引装置有机结合完成无人机回收过程;本发明和现有“天钩”回收技术相比,采用多个能量吸收点的回收架替代单一能量吸收点的回收架,避免了由飞机承担全部撞击能的极易损坏无人机机体的危险发生,使得无人机回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小型无人机空中阻拦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中小型无人机回收始终是无人机应用的一个巨大障碍。中小型无人机由于尺寸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已经在民用、军用二方面取得广泛应用。中小型无人机重量较轻且着陆速度较低(低于100公里/时),相对大型无人机的回收应当较容易,其回收有多种方式,例如伞降、垂直降落、滑跑着陆等,具体方法千奇百怪,由于中小型无人机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每年由于着陆回收造成的损失巨大,甚至于一年损失几百架。对任何一个无人机使用单位这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安全和任务完成率的压力。这些回收方式是无人机应用的障碍。
如图3所示,现有国内和国外针对中小型无人机回收常采用称为“天钩”的回收机构,“天钩”是美国波音学院专利,利用一个由天钩回收架端部下垂的尼龙绳回收无人机。被回收无人机利用飞机撞击尼龙绳,尼龙绳在机翼前缘滑动至翼尖,在翼尖装有吊挂钩。利用吊挂钩和尼龙绳之间的摩擦力吊挂无人机。整个回收过程中大量冲击力由无人机自身围绕尼龙绳旋转运动进行缓冲,这样极易损坏无人机机体。
由于要利用被回收无人机机翼吊挂和尼龙绳的相互摩擦力来钩住飞机,必定造成无人机围绕尼龙绳的旋转运动和下滑运动,非常容易损坏无人机机翼部件和结构,由图可知即便回收成功损坏率也相当大。
如果在回收过程中尼龙绳没有精确的撞击到机翼端部,而撞击到机翼根部或靠近机身的机翼部分,不能及时顺利使无人机围绕尼龙绳旋转并通过无人机自身围绕尼龙绳旋转运动缓冲巨大的冲击力,那么对于一架几十公斤重、速度在50-100公里/时的无人机,机翼所受到的冲击力足以损毁其机翼,带来的事故是致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中小型无人机空中阻拦回收装置,通过采用多能量吸收点的回收架及回收导引方式,使得无人机回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提高。
一种中小型无人机空中阻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多能量吸收点的回收架、带有多能量吸收点的缓冲装置、带有软件控制和硬件设备的回收导引装置;所述的能量为冲击能;所述回收架、缓冲装置、回收导引装置有机结合完成无人机回收过程;所述的带有多能量吸收点的回收架包括回收架底座、竖直安装在回收架底座上并具有足够高度的回收架主臂、以回收架主臂顶端为中心点向两边水平延伸一定长度且与回收架主臂组成回收架的主要承力件的回收架主横梁、回收架主臂顶端与其通过回收架主接头连接的具有足够长度的回收臂、靠近回收架主臂上端的安装在回收架主臂和回收臂之间的用于提供回收臂的支持力和举伸运动的支持力液压作动筒、回收臂另一端通过回收架主接头连接并以回收臂端头为中心点向两边水平延伸一定长度的回收架缓冲滑轨梁、安装于回收架缓冲滑轨梁上并向下垂挂的回收架滑车、通过轴承与回收架滑车下端抵接的水平悬挂的回收梁、分别安装于回收梁两端的下方的阻尼盘,连接两个阻尼盘的圆弧状的回收挂锁、安装在无人机背部的无人机回收钩。
所述带有多能量吸收点的回收架由如下几部分提供吸收冲击能:回收钩→回收挂索→阻尼盘→回收架滑车→回收臂和回收架缓冲滑轨梁间的缓冲连接→回收臂受冲击力后由缓冲弹簧吸收部分能量。
所述带有多能量吸收点的缓冲装置,包括在回收架主横梁两端带有用于吸收冲击能的主横樑-回收臂缓冲弹簧、在回收臂和回收缓冲滑轨樑之间带有用于缓冲吸收冲击能的回收臂-滑轨缓冲弹簧、在回收架滑车上垂向带有用于吸收冲击能的回收滑车缓冲弹簧、在回收梁和阻尼盘之间带有用于吸收冲击能的回收樑-阻尼盘缓冲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观清;春燕,未经沈观清;春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0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记录事故的两栖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水上应急救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