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报废弹药粉碎的复合式粉碎机的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9818.7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1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宽;顾兆林;李进;牛加新;尹晓虎;张余清;孙贵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72465部队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18/14;B02C18/24;B02C18/22;B02C13/13;B02C13/30;B02C23/18;B02C2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报废 弹药 粉碎 复合 粉碎机 运行 方法 | ||
一种用于报废弹药粉碎的复合式粉碎机,包括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复合粉碎机,复合粉碎机包括进料斗,进料斗的出口与刀式粉碎机入口连接,刀式粉碎机的第一出料口与筛网锤式粉碎机的入料口连接,刀式粉碎机由第一电机带动,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刀式粉碎机内的切削刀旋转,筛网锤式粉碎机由第二电机带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筛网锤式粉碎机内的击锤旋转,物料粉碎后通过筛网从筛网锤式粉碎机的第二出料口出料,进料斗上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本发明实现棒状或带状报废弹药的粉碎,进而实现报废弹药的处理和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废弹药粉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报废弹药粉碎的复合式粉碎机。
背景技术
武器弹药中的火炸药都有一定的贮存和使用寿命,当到达火炸药的储存寿命时,其贮存、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可能发生巨变,成为报废弹药。因为报废弹药仍然具有燃烧和爆炸的特性,而且大部分报废弹药具有毒性,所以,报废弹药的大量存在时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如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都会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和污染环境,而一般的军事大国每年约数十万吨的报废弹药积累下来,若不能妥善处理这些危险品,将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经利用报废弹药制造民用粉状炸药、浆状炸药、烟火药剂等产品,还通过其他一些物理手段(如机械粉碎、机械压延、溶剂萃取等),使报废弹药的不安全性降低,并从中回收一些原材料或成品。另外,还有学者对报废弹药进行去能碱水解处理,在一定温度下用羟基取代报废弹药上的硝基或亚硝基,从而达到去能的目的,且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硝酸钾或亚硝酸钾可做氮肥和钾肥用于农业生产。
不管是物理手段还是碱水解处理报废弹药,都需要将各种报废弹药(特别是双铅、改黑铅、改铵铜,双带等棒状或者带状的报废弹药)粉碎成粒度较细的药粉,便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考虑到报废弹药的具有燃烧和爆炸的特性,常规的粉碎机不能用于报废弹药的粉碎:首先,粉碎机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增加了报废弹药在粉碎过程中燃烧的可能。其次,像双铅、改黑铅、改铵铜等棒状或者带状的报废弹药,单纯的通过切削或者锤击很难将其粉碎至符合处理要求的颗粒大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报废弹药粉碎的复合式粉碎机,实现棒状或带状报废弹药的粉碎,进而实现报废弹药的处理和再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报废弹药粉碎的复合式粉碎机,包括安装在支撑架6上的复合粉碎机,复合粉碎机包括进料斗1,进料斗1的出口与刀式粉碎机2入口连接,刀式粉碎机2的第一出料口22与筛网锤式粉碎机4的入料口连接,刀式粉碎机2由第一电机3带动,通过第一电机3带动刀式粉碎机2内的切削刀 21旋转,筛网锤式粉碎机4由第二电机5带动,通过第二电机5带动筛网锤式粉碎机4内的击锤43旋转,物料粉碎后通过筛网41从筛网锤式粉碎机4 的第二出料口42出料,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5固定在支撑架6上;
所述的进料斗1上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11,冷却水进水管11依次对刀式粉碎机2、筛网锤式粉碎机4的粉粹腔进行冷却。
所述的刀式粉碎机2和筛网锤式粉碎机4外壳尺寸和形式相同,均采用蜗壳式粉碎腔,刀式粉碎机2和筛网锤式粉碎机4采用上下垂直设置。
所述的支撑架6由竖直支撑钢61和纵横支撑钢T型钢62焊接而成,支撑架6竖直方向上从上到下设置2层。
所述的进料斗1采用竖直进料。
所述的冷却水进水管11进入进料斗1内,紧贴进料斗1内壁向下弯曲,冷却水从冷却水进水管11进入粉碎腔,保证粉碎过程中的温度低于40℃。
所述的刀式粉碎机2内设置两个切削刀盘23,每个切削刀盘23上设置6 个切削刀21,切削刀21呈圆周排列,切削刀21的楔角定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72465部队,未经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72465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98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