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梯多户高层复式住宅楼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8933.2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6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子华 |
主分类号: | E04H1/04 | 分类号: | E04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王鹏 |
地址: | 138000 吉林省松原市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户型 公共交通 复式住宅楼 一梯多户 南北通透 电梯间 二层 楼道 高层 横向中间区域 楼板 复式结构 复式楼房 楼道单元 上层空间 生活理念 依次排列 中间区域 入户门 住宅楼 墙体 楼层 电梯 楼梯 阳台 占用 | ||
一种一梯多户高层复式住宅楼,包括门、窗、阳台、墙体、楼板、楼梯、电梯,每个入户楼层的公共交通通道为走廊式,公共交通通道位于住宅楼横向中间区域,其特征在于,一梯多户、走廊式公共交通通道以及复式结构;主要基础户型分为A、B两种户型,A、B两种户型都是二层复式楼房,在入户层A、B户型入户门分别位于通道的两侧,A、B户型的二层占用公共交通通道的上层空间,A、B户型整体为南北通透,A、B户型组成户型对,户型对沿着公共交通通道依次排列,该高层复式住宅楼还设置有楼道间和电梯间,楼道间和电梯间在整个楼道单元的中间区域,位于公共交通通道的一侧。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空间,南北通透,成本低,且设计合理,符合现代人们生活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一梯多户高层复式住宅楼。
背景技术
一种一梯多户高层复式住宅楼是指复式结构的楼层,每个住户拥有上下两层住房。比如专利号为201410648664.9公开的一种一梯多户高层住宅楼,解决了目前在高层住宅楼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难做到一梯多户不能整天通透、结构设计复杂以及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但是其楼层的结构设计也存在弊端,比如,空间利用不充分,需要多个入户门造成生活不方便以及成本高等技术缺陷,而且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解决其技术缺陷的技术方案。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生活便利、成本低、结构简单合理的高层复式住宅楼,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梯多户高层复式住宅楼,该高层复式住宅楼充分利用了空间,南北通透,成本低,且设计合理,符合现代人们生活理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梯多户高层复式住宅楼,是包括门、窗、阳台、墙体、楼板、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建筑,每个入户楼层的公共交通通道为走廊式,公共交通通道位于住宅楼横向中间区域,其特征在于,一梯多户、走廊式公共交通通道以及复式结构;主要基础户型分为A、B两种户型,A、B两种户型都是二层复式楼房,在入户层A、B户型入户门分别位于通道的两侧,A、B户型的二层占用公共交通通道的上层空间,A、B户型整体为南北通透,A、B户型组成户型对,户型对沿着公共交通通道依次排列。
优选地,该高层复式住宅楼还设置有楼道间和电梯间,楼道间和电梯间在整个楼道单元的中间区域,位于公共交通通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楼道间和所述电梯间的对面可设计为商业用房或住宅。
本发明有益效果:1)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一梯多户高层住宅楼设计上的缺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入户层由于公共通道的分割造成起居室与餐饮区的分离,同时可避免为解决这种分离而设计的双入户门和双内置楼梯的浪费,使得每个户型之间联系更加便捷合理,即降低了建筑成本,又方便用户使用;
2)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入户门、双内置楼梯带来的生活不便利、造价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单入户门,单内置楼梯,功能不但没减弱反而更强,更合理,户型对内的各个房间连接更加方便,减少户型对内交通空间浪费,增加使用面积,方便户型内各个房间之间的联系,降低建筑造价,且复式户型建筑面积大小更具有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入户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B户型二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入户层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子华,未经周子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89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