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形大型气浮平台振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8309.2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3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胡明祎;张同亿;伍文科;张瑞宇;黄伟;秦敬伟;兰日清;祖晓臣;李颖;赵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旭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10008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形 大型 平台 振动 控制系统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大型气浮平台振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两个步骤:(1)利用测试数据和隔振原理,确立初始方案,包括确定卓越频率,异形气浮平台的基本频率设计目标值,以及初始气浮平台振动控制整体刚度和/或每个空气弹簧单元刚度;(2)建立模态和静力双重优化目标,即建立系统三阶振型累加系数和取最大值目标,以及以重力作用下静力计算各支撑点反力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取最小值目标,并利用多目标优化原理,求解帕累托最优解集合。采用由粗到精的两级方案设计方案,逐渐精细化设计,建立模态和静力双重优化目标,使得设计标准参数更加优化,可以快速指导准确建立较高精度的大型异形气浮振动控制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对环境振动具有较高要求的精密型装备制造业和大量科研工程,涉及电子工业、航空航天、精密加工、国防军工等领域中的大型、异形气浮平台被动式振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振动控制原理不同,可以划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振动主动控制是指在振动控制过程中,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结构或系统振动,应用一定的控制策略,经过实时计算,驱动致动器对结构或系统施加一定的力或力矩,以控制结构或系统的振动。被动控制的装置由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空气弹簧作为被动隔振元件。对于被动隔振系统,为了获得对各种扰动良好的隔振效果,其自振频率应该尽可能小。但是从现实意义上来讲,自振频率很难降低到1Hz以下。因此被动隔振系统对微振动的控制效果有限,并且对于平台上的直接干扰,被动隔振系统基本上无能为力,因此,对精密装备非对称布置、大规模空气弹簧非均匀分组、异形分支模态参振比重较高等大型异形气浮平台被动隔振工程,在初始条件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实现总体高效设计在现有技术中是没有公开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倾向于放弃被动控制装置转而投向主动控制装置。
并且,目前针对大型异形气浮平台振动控制系统,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先按照质量选择空气弹簧数量,然后按照结构构造、工程经验出设计方案,再通过振动验算看是否能满足振动控制要求。这属于一种经验指导方案以及后置验算求证的方法,这种工程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异型气浮平台振动控制系统的模态设计和空气弹簧弹簧的位置合理设计并没有统一考虑,无法整体考虑振动控制系统的特性。由于没有综合考虑系统的模态特征,尤其是前三阶模态振型累加参与系数贡献控制量和空气弹簧振动控制效能,导致没有消除不对称、不均匀、不规则等造成的不良设计影响,甚至系统局部高阶振型参振比例较高,造成振动控制系统的减振效率低下。
(2)不能将振动控制系统中的空气弹簧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由于没有考虑空气弹簧系统配置和整体振动控制性能的关系,导致振动控制系统中的空气弹簧的各自能力发挥受到限制,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会造成空气弹簧能力过剩或者能力不足,造成局部资源配置浪费和供应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大型精密装备微振动控制工程中采用的异形气浮平台存在的减振效率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异形大型气浮平台振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工艺,其设计思路综合考虑精密装备非对称布置、大规模空气弹簧非均匀分组、异形分支模态参振比重提高等复杂情况,通过两层设计方法,利用优化设计原理,结合工程实际便利条件和性价比,从帕累托最优解集中确定异形大型气浮平台振动控制的基本设计参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大型气浮平台振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1)利用测试数据和隔振原理,确立初始方案,包括确定卓越频率,异形气浮平台的基本频率设计目标值,以及初始气浮平台振动控制整体刚度和/或每个空气弹簧单元刚度;
(2)建立双重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适应度表达形式,并利用多目标优化原理,求解帕累托最优解集合,获取更加精细的异形气浮平台关键设计参数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1)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8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