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爆控制电缆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67270.2 | 申请日: | 2018-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2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凌卫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专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H01B7/295;H01B7/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5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卡槽 缆芯 绝缘橡胶圈 透气孔 电缆 内部设置 绝缘层 防爆控制 分开固定 外部设置 卡合 绝缘层损坏 电路损坏 使用寿命 四周边缘 相通结构 绕包层 碳化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爆控制电缆,包括绝缘橡胶圈,所述绝缘橡胶圈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绝缘橡胶圈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透气孔,且所述凹槽和透气孔为相通结构,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缆芯,且所述缆芯和卡槽通过卡合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缆芯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橡胶圈的外部设置有绕包层;通过设计了安装在电缆内部绝缘橡胶圈,缆芯通过卡合分开固定在卡槽内,卡槽和凹槽之间设置有透气孔,空气可以流入到凹槽内,再从透气孔流入到电缆内,可以有效的降低内部的温度,防止绝缘层碳化,从而减少了电缆的使用寿命,缆芯分开固定,可以防止缆芯外部的绝缘层损坏后,造成电路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常用的多股导体线芯防爆电缆,一般包括 6 层保护层,由内而外分别为乙丙橡胶聚乙烯绝缘层、镀银镍丝屏蔽层、镀银铝带铠装层、聚全氟聚烯烃绝缘层、镀锌镍塑铜带复合包带层以及氯磺化聚乙烯护套层,该种电缆具有耐酸碱腐蚀、抗氧化以及防水防油、抗撕拉的特点。
现有的电缆的在使用过程中电缆绝缘介质内部气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游离使绝缘下降电缆内部气隙产生电游离造成局部过热,使绝缘碳化,电缆过负荷是电缆过热很重要的因素,有资料统计,电缆运行环境每升高8度,电缆故障率会增加一倍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爆控制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爆控制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缆的在使用过程中电缆绝缘介质内部气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游离使绝缘下降电缆内部气隙产生电游离造成局部过热,使绝缘碳化,电缆过负荷是电缆过热很重要的因素,有资料统计,电缆运行环境每升高8度,电缆故障率会增加一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爆控制电缆,包括绝缘橡胶圈,所述绝缘橡胶圈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绝缘橡胶圈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透气孔,且所述凹槽和透气孔为相通结构,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缆芯,且所述缆芯和卡槽通过卡合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缆芯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橡胶圈的外部设置有绕包层,所述绕包层的外部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外部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外部设置有轧纹金属套,所述轧纹金属套的外部设置有护套层,所述绕包层采用聚酯带绕包而成,所述屏蔽层采用铝塑复合带绕包而成,所述轧纹金属套采用不锈钢带、铜带、铝带、铝合金带中的一种制成,所述护套层采用阻燃护套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缆芯为铜芯材质。
优选的,所述卡槽为U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绝缘橡胶圈为圆环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了安装在电缆内部绝缘橡胶圈,缆芯通过卡合分开固定在卡槽内,卡槽和凹槽之间设置有透气孔,空气可以流入到凹槽内,再从透气孔流入到电缆内,可以有效的降低内部的温度,防止绝缘层碳化,从而减少了电缆的使用寿命,缆芯分开固定,可以防止缆芯外部的绝缘层损坏后,造成电路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绝缘橡胶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橡胶圈、2-绕包层、3-屏蔽层、4-隔离层、5-轧纹金属套、6-护套层、7-缆芯、8-绝缘层、9-凹槽、10-卡槽、1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专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专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72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